WEEX 唯客博客, 前段時間,我在一篇疑問解答中分享了我對區塊鏈支付的觀點。 這個觀點引來了不少讀者的反饋,推特上還有位細心的讀者列舉了一些區塊鏈支付的最新進展。 讀完這些觀點和讀者給出的案例,我覺得文章中有些論述欠缺嚴密,還有一些觀點不夠清晰。 因此還想再寫一篇文章更完整地分享一下我對「區塊鏈支付」的觀點。 首先,我所指的「區塊鏈支付」不是指使用聯盟鏈搞的那些所謂支付而是指基於公鏈,任何人都可以無門檻使用的支付技術。 進一步細化,我所指的用於支付的媒介一定是基於公鏈發行的加密資產。 所以我所說的「區塊鏈支付」,一定用的是加密資產在公鏈上運行的支付場景———這是我對「區塊鏈支付」在技術方面的定義。 其次,當我關注一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時,我的出發點一定是基於普通散戶的。如果一個應用對普通散戶而言不會成為他生活中的剛需也未必能產生積極的財富效應,我就認為這個應用的意義不大或者前景有限——-這是我對「區塊鏈支付」在應用方面的考慮。 最後,我所指的「區塊鏈支付」其直接使用對象是人類,而不是AI(基於AI的「區塊鏈支付」在我看來前途非常光明,這個話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分享過,不再在本文討論了)。 因此,我判斷「區塊鏈支付」有沒有潛力就是從上面這三個角度出發的,這三個角度缺一不可。 從這三個角度出發,我現在看到的區塊鏈支付大體有兩個場景: 一個是用加密資產(比特幣、以太坊、穩定幣等)直接在某些線下零售店購買物品; 另一個是(比如在Uniswap上)用加密資產(尤其是穩定幣)進行各種代幣互換。 我們先看第二個應用。 我覺得這是真正的原生區塊鏈應用,並且未來一定是剛需。但這個應用的普及和流行需要有兩個前提條件:良好的用戶體驗和豐富的應用生態。 什麼時候用戶不再需要加密錢包,並且能夠得到移動互聯網應用那樣的體驗,什麼時候這個應用的體驗就能滿足用戶需要了。 什麼時候加密生態有豐富多彩的APP並且那些APP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什麼時候加密生態的應用就非常可觀了。 那時,對各種應用代幣的需求就必須大量的代幣互換,這個「支付」應用就真正繁榮起來了。但是,那個時間點我判斷不了,但估計距離現在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認為這類「支付」場景短期內恐怕很難有爆發性的增長。 下面,我重點分享一下對第一個應用的看法。 用加密資產直接在線下零售店購買物品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但一直以來,它普及的深度和廣度都非常有限。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用戶體驗不好;二是監管方面存在障礙。 用戶體驗尚可以改進,但監管方面的障礙卻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有讀者提到的加密資產(比如穩定幣)用於跨國支付。 在跨國支付中,如果涉及的金額小倒還好說,可一旦涉及的金額巨大並且涉及到線下資產的購買,那一定會遇到監管的障礙。 如果是小額的跨國支付,現在的法幣就足以滿足需求,比如我們在海外一些國家(如新加坡)可以用支付寶或者信用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因為新鮮好玩用一用加密支付,但為什麼一定要用加密支付? 有可能在某些特殊應用中,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有些應用提供了加密支付,但這種應用畢竟是少數,未來也未必是社會的主流。 因此,在小額支付中,我看不到加密支付相對傳統電子支付展現出的巨大優勢。 如果是大額支付,那必定涉及到嚴格的監管審查。 比如跨國購買房產,不要說用加密資產,就是用法幣支付,買家的資金來源都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未來如果加密資產(比如穩定幣)可以用於支付購買這些大額資產,它受到的監管一定不會比法幣弱。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買家的加密資產無法順暢地通過政府的審核,他就不會用於這類支付。 如果買家的加密資產能夠順暢地通過政府的審核,我覺得這樣的人大概率也會有合法的美元資產。因為在當下的社會,我們證明合法美元資產的難易程度要比證明合法加密資產的難易程度要容易得多。 如果買家既有合法的加密資產也有合法的美元,他為什麼一定要用加密資產支付? 因此,這樣的支付應用對於散戶而言我覺得意義很有限。 在推特上有位讀者列舉了「區塊鏈支付」最近的進展(https://x.com/XBTC2008/status/1853341548400033837): 時近2024年底,區塊鏈支付突然加速: 9月26日,貝萊德與Ethena合作發行美元穩定幣 USDb。 10月3日,PayPal與安永合作,使用其自主發行的PYUSD完成第一筆穩定幣商業匯款。 10月3日,VISA宣布VTAP平台,幫助機構自主發行和運營穩定幣。 10月3日,SWIFT宣布將於2025年開啟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交易實驗。 10月16日,互聯網支付巨頭Stripe宣布與Paxos合作支持穩定幣支付。 在這些令人震撼的進展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個頂級的金融巨頭們:「貝萊德」、「PayPal」、「VISA」、「SWIFT」、「Stripe」。 所有這些頂級的金融巨頭們都是中本聰在白皮書中曾經極力希望規避和拋棄的。 然而,最新的進展卻是又把這些巨頭們給「請」回來了。 它們哪裡是來合作的?它們根本就是來搶地盤的。這樣下去最終的結局一定是「鳩佔鵲巢」,它們會從現在的「合作方」變成最後的主導者。 按照這個進展,我馬上想到了一個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的場景: 美國政府一聲令下,所有這些巨頭一夜之間封控了XXX的賬戶,拉黑了XXX的地址。 對此,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乖乖地向監管臣服————可這是中本聰乃至所有那些前輩們嘔心瀝血、孜孜以求想得到和求索的嗎? 這就是我在那篇文章中強調過的,「區塊鏈支付」會遇到來自監管難以想象的障礙。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看看上面這些「進展」,作為散戶的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 我們是能參股那些合作項目?還是能從中獲得遠高於金融市場的投資收益? 我都看不到。 這和我曾經舉例的騰訊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微信,可是我們散戶從微信的爆發中有什麼經濟上的收益嗎? 騰訊的股價因此暴漲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但好歹我們的生活因為微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上面所說的「區塊鏈支付」呢? 它的本質還是錨定美元法幣的支付,是披著「加密資產」的法幣應用。這和法幣支付比起來,我看不到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所以我甚至覺得這個所謂的「區塊鏈支付」對我們散戶的意義還不如騰訊。 比起這些大機構紛紛入局「區塊鏈支付」,我倒是更樂見大機構們購買比特幣和以太坊———它能直接拉動幣價啊。 這才和我們散戶的利益息息相關,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態發展。 我真的不認為這樣的「區塊鏈支付」應用讓我感到興奮。 如果一定要說這個應用有什麼值得我期待的? 我想了想,它讓加密資產被更多人認識和認知,這一定是有好處的;另外它會引入了更多的用戶,而在這些用戶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能夠創造出真正屬於區塊鏈原生應用的團隊。 但這些對我來說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不是意外,更不是驚喜。 我不是否定這個應用———區塊鏈公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台,所有的用戶,散戶也好,極客也好,機構也好都有權利在這個公開的平台上做自己的東西。 我只是不覺得這個應用有什麼驚艷和期待———我認為這個平台和生態中最精華、最有創意、最具顛覆性的東西不是這個應用。 我對「區塊鏈支付」的感覺和對RWA的感覺很類似。 這兩者看上去都很有「前景」,但真正推動和喜歡這個「前景」的是傳統的金融巨頭們,從中最受益最大的也是這些巨頭們。 但這個「前景」和散戶沒有多大關係,所以我不太關注這種「區塊鏈支付」應用。 WEEX唯客交易所官網:weex.com
再談區塊鏈支付
Previous: 特朗普 or 哈里斯上台對中國加密投資者的影響
Next: 香港加密新政下的機遇與布局|AMA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