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 唯客博客, 作者:flowie,ChainCatcher 在監管重鎚下,Telegram的隱私承諾不堪一擊。 Telegram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通信平台,擁有9億月活用戶,並吸引加密社區的青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高舉隱私保護、言論自由、抗審查的旗幟。 但隨著創始人Pavel Durov在法國被捕后,Telegram的隱私政策發生了巨變。 Telegram先是悄悄更新了常見問題解答(FAQ),刪除了「所有Telegram聊天和群聊都是參與者之間的私密聊天。我們不處理與它們相關的任何請求。」 Pavel Durov不久后又在Telegram中宣布,會與相關監管機構共享用戶IP地址和電話號碼。近日,Telegram上的Wallet應用程序也開始支持執法證據收集。 Telegram的妥協也再次引起用戶對於隱私安全的擔憂。尤其是加密用戶交易中涉及大量的個人信息和財務數據,Telegram開始向監管機構共享用戶數據后,勢必增加了交易的風險。 Telegram此舉或將迫使大量注重隱私安全的用戶「出逃」,尋求不依賴創始人承諾、從底層技術架構上實現抗審查、通信自由的即時通訊平台。 Telegram失去隱私安全后,用戶如何實現通信自由? Telegram 因創始人被抓便捨棄了安身立命的「隱私保護」,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相比於Facebook等上一代的通訊平台,Telegram 雖然表示採用了端到端的加密和雲存儲等手段來試圖保護用戶的信息數據。但很多用戶不知道的是,Telegram 群聊以及默認的私聊大多未直接使用端對端加密,只有用戶主動手動設置開啟加密,才能享受到端對端加密。 Telegram 的數據基本暴露在中心化伺服器之下。當所有用戶數據都必須通過中心化伺服器進行傳輸,不僅會出現單點故障的風險,也讓用戶數據很容易面臨操縱和政府審查風險。 目前其它Web2主流的通訊平台上,不僅在物理層,也在網路層依賴於各種中心化架構,導致用戶信息「裸奔」程度更為嚴重。 各種移動設備監聽用戶的一舉一動,用戶內容隨時面臨封禁危險。此外個人信息數據常被大量泄露,用戶頻繁收到各種詐騙騷擾電話、也被迫面臨各種app廣告植入、隨意增加費用的霸蠻條款。 而要讓用戶擺脫以上通訊中的不友好體驗,一切的關鍵需要改造互聯網中心化架構的「舊疾」,系統解決通訊中的中心化和隱私安全等問題。 近期隨著Telegram 因隱私政策變化陷入信任危機后,SendingNetwork 這類從上到下系統解決通信的中心化、安全、隱私等問題的新一代致力通信自由的平台受到了用戶大量關注。 SendingNetwork在其去中心化通訊網路上,打造了可以替代Telegram的去中心化通訊應用SendingMe,已吸引了40多萬用戶使用。 加密KOL NingNing 曾發文稱,「SendingNetwork 不僅是另一個 messaging app,它是一場通信革命的序曲。通過重構互聯網的底層 TCP/IP 協議,SendingNetwork 正在為 Web3 時代鋪設一條去中心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SendingNetwork 的去中心化通訊網路為何被關注? 除了Telegram 的信任危機讓大量用戶關注到去中心化通訊網路SendingNetwork外,SendingNetwork 解決方案也踩中了今年Web3領域大熱的DePIN和Social 敘事。這兩大敘事也是東西方少有的共識賽道。 從 Social 方向來看,SendingNetwork 和其它去中心化社交項目的不同在於,目前大部分去中心化社交項目只是專註於網路層,很少從更關鍵的物理層解決通信自由問題。 而從 DePIN 方向來看,計算、存儲、通信這三大基建層中,專註於計算和存儲的DePIN 項目較多,而專註通信層的幾乎只有 SendingNetwork。 具體來說,在保護用戶隱私安全上,SendingNetwork的去中心化通訊網路有四大亮點。 一是網路層重構了TCP/IP協議。TCP/IP協議是目前互聯網使用最廣泛的協議之一,其設計初衷是讓網路儘可能地靈活和可配置,但同時存在隱私泄露、數據篡改、中心化控制等結構性問題。 SendingNetwork致力於重建去中心化的可編程TCP/IP協議,通過三層網路架構,即客戶端訪問層、中繼層和共識層來確保網路的穩定性和高效性。這種架構避免了中心化網路的脆弱性,使得信息能夠在節點間直接傳輸,不依賴於中心伺服器。 SendingNetwork 也解決了TCP / IP 協議中最棘手的 IP 地址分配問題,讓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帶有ID屬性的錢包地址來接入網路,它支持將錢包 ID 通過以太坊 ENS 轉換為用戶 ID,打造了多對多的去中心化 DID 身份體系,規避了當下常見的通過 IP 漏洞進行攻擊的情況。 二是物理層實施了去中心化路由。在SendingNetwork中,路由器不再是簡單的數據傳輸設備,而是成為了網路的一個活躍節點。大量分散的節點參與數據傳輸和驗證,解決了過往中心化路由器數據傳輸面臨的單點風險。 同時,用戶可以通過貢獻閑置帶寬來賺取代幣收益,進一步促進了網路的去中心化。 三是所有的通信數據默認採取端到端加密。相比於Telegram需要手動選擇,SendingNetwork網路中,任何在去中心化節點之間傳輸的數據默認是端到端加密,節點無法看到通信的信息。以SendingMe為例,默認情況下其應用內容的私聊和群聊都是端到端加密。 四是將數據所有權、使用權歸屬給了用戶而非項目方,可以抗審查。即使節點運營方和項目方需要配合監管機構的一切審核,但由於這些數據受技術保護,只有在用戶自己願意提供賬號密鑰的情況下,這些數據才有可能被獲取,否則項目方、節點運營方或監管機構暫時是無法解密的。 去中心化路由、去中心化的網路架構以及端到端加密技術、抗審查處理,讓SendingNetwork能夠有效保護用戶的通信隱私安全。 在SendingNetwork 打造系統的去中心化通訊網路設施上,SendingNetwork推出的官方應用SendingMe 也擁有高度的隱私安全性,而在使用體驗上和Web2主流的通訊平台類似。用戶可以在 SendingMe 上實現聊天、付款、交易和轉賬。 目前除了可以在SendingMe 完成具有隱私安全的通訊需求外,也可以參與SendingNetwork去中心化路由網路,獲取挖礦收益。 今年Token2049 期間,SendingNetwork推出了新產品 SendingNetwork Edge Router A1。該設備便集成了去中心化挖礦功能,允許用戶利用閑置帶寬獲取收益。 前微軟連續創業老兵,致力打造下一代通信基礎設施 SendingNetwork要從底層架構上來徹底解決通信的中心化問題,並非易事。而之所以SendingNetwork敢於大膽嘗試,離不開其創始團隊近20年的Web1、Web2和Web3的開發經歷和連續創業經歷。 SendingNetwork 的團隊脫胎於早年間微軟 Windows 開發團隊。SendingNetwork 創始人Mason Yang 及其核心團隊曾在微軟共事且都擔任關鍵職位,專註於早期互聯網的操作系統。 離開微軟后,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SendingNetwork 團隊首次創業便做出了活躍用戶達 2 億的海豚瀏覽器,后該瀏覽器以9000萬美元的價格被成功收購。此後SendingNetwork 團隊開啟了二次創業,其創辦的AI產品也曾獲得了1億美元的融資支持。 SendingNetwork作為核心團隊第三次創業項目,再次聚焦在和計算機、互聯網最底層的技術,解決信息流動、分發、呈現問題,並利用Web3技術從底層實現通信自由。 團隊的技術、產品和運營等綜合背景,以及切中了天花板極高的通信賽道,讓SendingNetwork也成為了東西方資本的共識項目。 今年4月,SendingNetwork 宣布完成種子輪擴展融資 750 萬美元,使其總種子輪融資達到 2000 萬美元。Nomad Capital、Symbolic Capital、Web3.com Ventures、Galxe、SWC Global、Coinbase Ex-CTO Balaji Srinivasan 和 Yield Guild Games 聯合創始人 Gabby Dizon 等東西方知名的機構或天使投資人都參與其中。 完成融資后,SendingNetwork也在持續擴大生態,目前已吸引了AI & DePIN 項目 Network3 、Web3 資產數據平台 RootData等 100多個開發合作夥伴。 隨著Telegram 創始人被捕后對隱私保護的妥協,SendingNetwork作為更具隱私安全的去中心化通訊平台,在其團隊成熟的開發和運營經驗下,預計將迎來發展紅利期,實現高速的增長。 WEEX唯客交易所官網:we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