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Port AI 賽道研究報告

WEEX 唯客博客, 1. 前言 Web3Port Foundation 是一家專註於區塊鏈和 Web3 生態的加密貨幣基金,致力於通過戰略投資和孵化具有創新潛力的初創企業和項目,推動 Web3 技術的廣泛採用。 本報告的目標是向普通用戶提供一個全面而易於理解的AI行業概覽。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報告,幫助讀者理解AI的技術演變、市場動態、應用場景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同時,報告還將探索AI與Web3結合的案例,分析這一新興領域的潛在機會與挑戰。內容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 2. AI概念、歷史變革和技術發展 2.1 什麼是AI? 人工智慧(AI)是指通過計算機系統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的能力。AI系統可以感知環境、學習經驗、推理決策和處理自然語言,並在某些情況下實現自我優化。 人工智慧(AI)的核心目標是使計算機具有「感知能力」、「認知能力」、「創造力」和「智能」。簡單的說就是:要讓計算機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行動,理性地思考、理性地決策。 人工智慧(AI)的應用範圍廣泛,包括但不限於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機器人控制、自動駕駛、醫療診斷等領域。隨著技術的發展,AI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社會變革和科學進步的關鍵動力之一。 2.2 AI的歷史與變革 人工智慧(AI)的發展歷程貫穿了70多年的科技變革,從最初的理論探索到如今的廣泛應用,AI經歷了多個階段的起伏和突破。 2.2.1 AI的起源與早期發展(20世紀40–70年代) A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們開始討論「智能機器」的概念。這一時期的AI研究大多圍繞符號邏輯、推理和問題求解,奠定了人工智慧的基礎理論。 圖靈測試:艾倫·圖靈(Alan Turing)是AI理論的先驅之一,他在1950年提出的《計算機器與智能》論文中首次探討了機器是否能夠表現出類似人類的智能。圖靈測試由此誕生,用來判斷機器能否通過自然語言對話模擬人類智能。這一思想為AI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符號主義AI:20世紀50年代的AI研究主要集中於邏輯推理和符號處理。這一時期的AI系統試圖通過規則和符號(如IF-THEN語句)模擬人類的思維過程。這類AI被稱為「符號主義AI」或「GOFAI」(Good Old-Fashioned AI),它的代表性成果包括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和通用問題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 達特茅斯會議: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正式提出了「人工智慧」這一術語,並制定了未來AI研究的目標。這次會議標誌著AI作為獨立學科的誕生。 2.2.2 從規則到學習:AI技術的演進(1970–2000) 隨著AI的早期技術瓶頸逐漸顯現,AI的研究方向逐步從基於規則的符號系統轉向數據驅動的學習模型。特別是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計算能力和數據規模的提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逐漸成為AI領域的主要技術路線。 專家系統(1970–80年代):在20世紀70年代,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s)成為AI研究的熱點。這些系統通過編碼領域專家的知識(即「規則庫」)來進行推理和決策,主要用於醫學診斷、工程設計等領域。代表性系統如MYCIN(用於醫學診斷)和DENDRAL(用於化學分析)。專家系統展示了AI在特定領域的應用潛力,但其發展也受限於規則庫的規模和維護成本。早期的基於規則的AI系統在應對這些挑戰時表現不佳。 神經網路的復興(1980年代):神經網路在多層感知機(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反向傳播演算法(Backpropagation)的支持下重新受到關注。反向傳播使得神經網路能夠有效地調整權重,解決了之前的技術瓶頸。 機器學習的崛起: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AI研究從基於規則的系統轉向基於統計學和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模型。與傳統AI依賴的明確規則不同,機器學習通過從大量數據中「學習」來自動生成規則。這一技術轉變標誌著AI向更靈活、更強大的方向發展。 2.2.3 現代AI的崛起:(2000-至今) 21世紀初,隨著大數據(Big Data)、雲計算、GPU(圖形處理單元)的發展,AI技術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模型的規模和複雜性不斷增加,促進了AI技術開始在各個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如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冠軍、GPT-3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表現等,標誌著現代AI的崛起。AI技術逐漸從實驗階段走向商用,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等領域廣泛應用。 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推動:大數據和雲計算共同推動了AI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數據的爆炸式增長為AI模型提供了豐富的訓練素材,海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成為AI訓練的基礎,幫助模型從大規模數據集中提取有用特徵,顯著提升了其表現能力。同時,雲計算為AI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分散式計算資源,使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通過雲平台進行高效的模型訓練和部署。像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等平台,不僅降低了AI開發的成本和門檻,還提供了靈活、可擴展的計算基礎設施,推動了AI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深度學習的突破:2012年,Alex Krizhevsky等人提出的深度卷積神經網路AlexNet在ImageNet圖像識別競賽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標誌著深度學習技術的復興。深度學習(尤其是卷積神經網路CNN和循環神經網路RNN)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深度學習通過多層神經網路提取數據的抽象特徵,使得AI在處理複雜的任務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準確性。 生成式AI與強化學習:生成式AI和強化學習是AI技術的重要分支,各自在多個領域展現了強大的應用潛力。生成式AI的代表性技術 — — 生成對抗網路(GANs),通過生成器與判別器的對抗性訓練,能夠生成高度逼真的圖像、視頻、音樂等內容。GANs在藝術、廣告、醫學影像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強化學習通過讓AI與環境互動並通過獎勵機制進行優化,在遊戲AI、機器人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2016年,AlphaGo通過結合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技術,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了人類頂級選手,展示了AI在複雜任務中的超強表現能力。 2.2.4 AI的未來: 從專用AI到通用人工智慧(AGI):現代AI系統大多數是專用AI,只能在特定領域執行特定任務(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而通用人工智慧(AGI)是未來AI研究的終極目標,它能夠像人類一樣在不同環境和任務中進行學習、推理和決策。一旦實現,它將徹底改變社會,重塑勞動力市場、科學研究、教育模式和社會治理。 AI與其他前沿技術的融合:AI與其他前沿技術(如區塊鏈、物聯網、量子計算等)的融合,將為各個行業和人類社會創造新的無限可能性。特別是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業自動化、量子計算等方面,AI將扮演關鍵角色。 2.3. AI涉及的關鍵技術: 當前,AI技術的熱點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如聊天機器人和語言翻譯)、計算機視覺(如人臉識別和自動駕駛)以及生成式AI(如文本生成和圖像合成)。這些技術正在不斷演進,推動著AI在不同領域的深度應用。 2.3.1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是一種通過數據和演算法構建模型,並從中提取規律來預測或分類的技術。機器學習依賴於大量的數據和複雜的神經網路模型,使得AI能夠識別模式、預測結果並進行自主學習。 機器學習分為 3 個步驟:   準備數據、訓練模型和構建用戶體驗 準備數據:機器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數據來學習。例如,要將文本轉換為圖像,ML 模型需要從數百萬張帶有文本標籤的圖像中學習。ML 工程師通常花費 80% 的時間在稱為特徵工程的過程中手動清理數據。 訓練模型:接下來,ML 工程師將數據拆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機器使用訓練集來構建模型,然後使用測試集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 建立用戶體驗:在訓練模型之後,團隊需要建立一個用戶UX體驗,人們可以在其中提供輸入以獲得他們想要的輸出。即使對於 ML 工程師來說,模型的工作原理也是一個黑匣子,因此用戶體驗需要清晰、可信且可操作。 機器學習進一步分為三大類:監督學習(通過標註數據進行訓練,如圖像分類)、無監督學習(從未標註的數據中發現模式,如聚類)和強化學習(通過與環境互動獲得獎勵進行優化,如遊戲AI)。這三類學習方法構成了現代AI的核心演算法基礎。 2.3.2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於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技術。其中的主要特點是能夠自動學習數據的特徵,通過將特徵學習任務交給模型進行訓練來實現自動學習過程。 深度學習歷史發展 通過神經網路的多層結構提取數據中的高級特徵,特別適合處理非結構化數據(如圖像、語音、文本),適用於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醫療影像分析等場景。 2.3.3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NLP是讓計算機理解、處理和生成人類語言的技術,通過分析文本或語音進行語義理解和響應。 近年來,NLP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生成式預訓練模型(如BERT、GPT-3)推動下,AI在語言理解和生成方面表現出色。這些模型利用大量文本數據進行訓練,能夠生成自然的、連貫的文本,應用於聊天機器人、智能客服、語言翻譯、內容生成等場景。 2.3.4 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 計算機視覺是通過計算機演算法讓機器「看懂」圖像或視頻,自動從視覺數據中提取信息。 計算機視覺主要用於物體檢測和跟蹤、圖像識別和處理、動作識別等,應用場景包括自動駕駛、安防監控、醫療影像分析、零售和廣告等。 2.3.5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強化學習是一種通過與環境交互獲得反饋(獎勵或懲罰),進而優化決策的技術。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學習策略,使得AI系統通過試錯法獲得最大回報。在每一步操作后,系統會收到獎勵或懲罰,通過長期的反饋來優化決策。 強化學習主要用於訓練AI智能體在動態環境中進行最優決策,應用場景包括遊戲AI(如AlphaGo)、自動駕駛、機器人控制等。 Google DeepMind在Nature發表的文章《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首次實現了End-to-End的深度強化學習模型Deep Q-Networks,它的輸入是遊戲畫面的像素值,而輸出是遊戲的控制命令,它的原理如下圖所示。 2.3.6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生成式AI是通過機器學習模型生成新的、與訓練數據相似的內容,如圖像、文本或視頻。 生成式AI技術正在改變創意產業,推動藝術、娛樂、廣告等領域的創新,其應用場景包括藝術創作、圖像生成、遊戲設計、穩步生成等。 2.3.7 大數據與數據處理 大數據技術用於處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尤其是在AI中用於數據預處理、特徵提取、模型訓練等任務。 通過大數據技術,能為AI模型提供有效的訓練數據,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預測能力。應用場景包括電商分析、市場預測、情感分析、趨勢分析預測等。 2.3.8 AI硬體加速(GPU/TPU/NPU) AI硬體加速技術通過使用專用硬體(如GPU、TPU、NPU)加速神經網路訓練和推理過程。 其應用場景包括深度學習模型訓練、智能設備AI計算、數據中心等。 3 AI的市場、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 3.1 AI行業的市場規模: 全球人工智慧(AI)市場正快速擴張,尤其自ChatGPT發布后,增長勢頭顯著。2023年全球AI市場規模估計在3000億至4000億美元之間。 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測,2024年全球AI市場規模為6382.3億美元,並將在2034年達到36804.7億美元,CAGR為19.1%,凸顯了該領域的巨大潛力和持續的強勁發展。 推動這一增長的因素包括企業對自動化和數據驅動決策的需求增加,政府對AI技術的投資和支持,以及AI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應用(從傳統的互聯網行業擴展到金融、醫療、教育、製造等各個領域)。 3.2 AI的應用場景 依託於AI的幾大關鍵能力(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具身智能),AI技術被應用於各個垂直領域,如醫療(如AI診斷工具)、金融(如風險評估與演算法交易)、零售(如推薦系統)、製造(如智能工廠),解決行業特定的問題,提升運營效率,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醫療領域: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逐漸成熟並擴展至多個方面,包括診斷、個性化治療、藥物研發和健康管理等。AI通過分析大量的醫療數據(如病歷、基因序列、影像數據),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疾病的早期診斷、精準治療決策,並加速新葯研發的過程。例如,放射學中的AI工具能夠幫助醫生識別早期癌症跡象,AI驅動的基因分析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效率,還顯著降低了醫療成本,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AI技術可以極大地改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金融領域:在金融行業,AI被廣泛應用於風險管理、演算法交易、客戶服務和欺詐檢測等領域。AI通過分析海量的市場數據和歷史交易記錄,能夠實時預測市場趨勢並執行高頻交易策略,提高了投資回報率和市場效率。此外,AI還被用於開發智能投顧服務,幫助個人投資者根據其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制定投資策略。AI驅動的反欺詐系統則通過監控交易模式,及時發現異常交易行為,降低金融機構的損失。 教育領域: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推動個性化學習的發展。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AI可以為每個學生量身定製學習內容和路徑,幫助學生在適合其學習速度和理解能力的節奏下學習。AI還被用於開發自動化的作業批改和考試評分系統,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並提供實時反饋。此外,AI驅動的教育平台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和興趣,推薦適合的學習資源和課程,提升學習效果。 零售與電商領域:在零售和電商領域,AI通過個性化推薦系統、庫存管理優化、客戶關係管理(CRM)等方式,幫助企業提高銷售額和客戶滿意度。AI分析客戶的購物行為和偏好,能夠精準推薦商品,增加銷售轉化率。 供應鏈管理:在供應鏈管理方面,AI通過預測需求波動,優化庫存管理,減少商品缺貨或過剩的情況。此外,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和虛擬助理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為他們提供24/7的個性化服務。 智能產品和設備:AI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智能家居設備、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產品中。這些產品通過AI實現自動化、個性化的功能,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例如,AI驅動的智能音箱(如Amazon Echo、Google Home)不僅能執行語音命令,還能學慣用戶的習慣,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技術是AI在智能設備中的一大亮點。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和感測器數據融合,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在複雜的道路環境中做出實時決策,提高行車安全性和效率。 3.3 AI商業模式 AI的商業模式多種多樣,主要的包括軟體即服務(SaaS)、數據分析服務、AI驅動的產品(如智能設備)等。企業通過提供AI解決方案來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從而實現盈利。 軟體即服務(SaaS):AI SaaS平台提供基於雲的AI服務,企業用戶可以按需訂閱這些服務,而不需要自行開發或維護AI基礎設施。例如Google的AI平台、Amazon的AWS AI服務、Microsoft Azure的AI工具、OpenAI的ChatGPT等,用戶可以通過API調用這些服務(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並按使用量支付費用。 AI硬體銷售:AI硬體廠商如英偉達等研發了AI專用晶元,通過為各類廠商和用戶提供AI晶元算力來獲得銷售收入。英偉達的AI晶元客戶包括CSP廠商(微軟、亞馬遜、谷歌等)、互聯網、消費級科技公司(Meta、特斯拉等)。 數據分析服務:AI數據分析公司通過分析企業的數據,為其提供有價值的商業洞見,幫助優化業務流程和決策。例如Palantir等公司通過分析龐大的數據集,幫助企業識別模式、預測市場趨勢,並制定更有效的戰略。這類服務通常採用諮詢或按項目收費的方式。 智能設備:AI技術被嵌入到各種硬體產品(如智能音箱、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中,這些設備通過AI實現關鍵功能並創造獨特的用戶體驗。例如,Tesla的自動駕駛系統、Amazon的Echo智能音箱等,都是通過AI技術賦能的產品。這些智能設備不僅通過銷售硬體盈利,還可能通過附加的服務或內容訂閱獲取持續收入。 AI應用產品服務:基於AI大語言模型(如GPT-4、Codex等)開發典型應用場景的AI應用,企業和用戶通過訂閱AI服務來使用這些AI應用產品。例如OpenAI推出了ChatGPT,幫助用戶生成內容、文章、問答等;MidJourney為藝術家和設計師提供生成不同風格藝術圖像的能力;Runway提供AI視頻編輯功能,使用戶可以自動生成視頻片段、應用風格轉換、並進行快速的編輯。DoNotPay提供自動化法律服務,幫助用戶處理諸如停車罰單上訴、申請退款等簡單的法律事務,大大降低了法律服務的門檻。 4 AI的產業鏈圖譜與典型公司 4.1 AI產業角色 推動AI發展的主要玩家包括大型硬體公司(英偉達)、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Microsoft、Amazon),以及一系列AI初創企業。這些公司在數據處理能力、演算法開發和市場應用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推動著整個AI生態系統的發展。 硬體公司:如英偉達等硬體廠商,推出了GPU和AI晶元,AI晶元可以支持深度神經網路的學習和加速計算,為AI提供算力支撐。 科技巨頭:如Google、Microsoft、Amazon等在AI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它們不僅開發了強大的AI平台,還積極投資於AI初創公司,並通過併購擴展其AI生態系統。這些公司擁有豐富的數據、強大的計算資源和頂尖的人才,能夠引領AI技術的發展方向。 AI初創公司:AI初創公司(如OpenAi、Nuro、Vicarious等)往往專註於特定領域的創新,如醫療AI、自動駕駛AI、金融AI等。這些公司具有靈活性和創新精神,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初創公司通常通過風險投資獲得資金,並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增長,成為市場中的重要力量。 學術機構和研究組織:全球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如MIT、DeepMind、BAIR等)也是AI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不斷進行前沿研究,並通過開放源代碼和學術論文推動行業進步。同時培養了大量AI領域的專業人才。通過開放源代碼和學術出版物,這些機構促進了知識的傳播和技術的普及。 4.2 AI產業鏈圖譜 AI產業鏈從上游的硬體提供商(如晶元製造商)到中游的軟體開發和平台提供,再到下游的應用場景落地,構成了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生態系統。每一個環節都有多個關鍵參與者,共同推動AI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廣泛化。 4.2.1 上游:基礎設施層 上游部分包括硬體製造商和雲服務提供商。 硬體製造商:提供AI計算所需的硬體支持,包括CPU、GPU、TPU和專用AI加速器等。NVIDIA、AMD、In…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