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Initia 聯創:受蘋果設計理念影響,簡化用戶鏈上體驗

WEEX 唯客博客, 嘉賓:Stan Liu,Initia 聯創;Ezaan Mangalji,Initia 聯創 主持人:DeFi Dave,dinero_xyz 鏈上管理人;Kiet Fong,來自 thecoreloop 播客源:Flywheel DeFi 原標題: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nitia w/ Zon & Stan – Flywheel #120 播出日期:2024年9月11日 整理 & 編譯:深潮TechFlow   背景信息 在這一期的播客中,主持人 Dave 和 Capital K 邀請了 Zon 和 Stan,兩位 Initia 的聯合創始人,討論他們在多鏈世界和模塊化方面的創新工作。Zon 表達了對節目的一直支持,並提到自己與 Dave 在多個會議上的相遇。 個人背景 Zon 分享了他的背景,他是一位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開發者,擁有計算機科學和商業學位。在疫情期間,他在家中完成學業,同時沉迷於 DeFi 項目,並對 app chain 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Zon 曾在 Terra 擔任智能合約開發者,參與了多個生態項目的建設,但由於 Terra 的崩潰,他和 Stan 一起重新開始,最終創立了 Initia。 Stan 則介紹了他的經歷,他來自中國和韓國,在美國完成了數學學位。畢業后,他進入量化交易領域,並在加密市場做市場做市商。在此期間,他對 DeFi 產生了興趣,並通過一位大學同學與 Do Kuan 聯繫上,最終加入了 Terra,擔任工程研究員。 Initia 的理念 創立背景 Zon 回顧了 Initia 的創立過程。他們在經歷了 FTX 崩潰后,意識到繼續推進之前的項目並不是明智之舉。Zon 決定重新審視以太坊生態系統,而 Stan 則回到了量化金融領域,但很快發現自己無法再適應傳統金融。 觀察與思考 兩人注意到 Cosmos 的發展,儘管他們在 Cosmos 的構建中有經驗,但也意識到以太坊的 DeFi 體驗更為優越。Zon 指出,儘管 Cosmos SDK 提供了靈活的構建工具,但構建 Cosmos 鏈的複雜性讓人望而卻步,包括需要運行一個 Layer 1、管理驗證者集合以及處理 IBC 中繼等問題。 多鏈解決方案 與此相比,以太坊上的 Rollups 開始流行,儘管這些解決方案並不是最初設計用來擴展以太坊的。Zon 認為,隨著多種互操作性解決方案和去中心化層的出現,流動性分散和選擇過載的問題只會加劇。他們相信,未來的區塊鏈擴展應該採取多鏈的方法,因此決定利用他們在 Cosmos 和以太坊的專業知識,構建一個完整的 Layer 1+、Layer 2 系統,以應對這些痛點,並實現一個理想的多鏈生態系統。 構建無許可的交織生態系統 設計哲學 Stan 解釋了 Initia 的設計哲學,強調他們的初始理念是考慮到用戶在不同應用之間的流動性。雖然許多重度以太坊用戶能夠輕鬆在主鏈上移動資產,但在使用 Layer 2 解決方案時,情況就變得複雜了。 用戶體驗挑戰 對於普通的 DeFi 用戶來說,跨鏈操作可能並不算太難,但對於那些對生態系統不太熟悉的用戶而言,情況則截然不同。Stan 指出,許多用戶可能不知道每個橋接的具體位置,甚至需要查閱 Defi Lama 等工具來獲取信息。橋接過程雖然看似小問題,但實際上卻極具挑戰性,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代幣標準和橋接方式時,例如使用不同的橋接協議(如 Optimistic Bridge 或 CCTP)時,用戶可能會面臨各種代幣標準的混淆。 解決方案的基礎 這些用戶體驗的痛點促使他們決定構建 Initia 的生態系統,以簡化跨鏈操作並提升整體用戶體驗。他們希望通過提供一個無許可的交織生態系統,使用戶能夠更輕鬆地在不同的 DeFi 應用之間進行交互。 受蘋果設計影響的 Initia 設計哲學 Zon 討論了 Initia 的設計哲學,提到他們受到蘋果設計理念的影響。他將以太坊上的 Rollups 比作 Android,指出這種架構提供了基礎設施,但用戶在選擇服務提供商、橋接、預言機等方面面臨許多選擇。相比之下,Initia 在設計上採取了更為堅定的立場,明確了系統的演進方向。 系統架構 Initia 的 Layer 1 和 Layer 2 框架中,許多組件都被固化在系統內。例如,橋接僅使用 IBC 和 Layer 0,數據可用性(DA)則依賴於 Celestia。他們為預言機設計了本地系統,並將其信息傳遞給所有 Layer 2,以確保用戶體驗在所有 Layer 2 之間保持一致,從而簡化用戶交互。 經濟機制 Stan 進一步解釋了他們在構建生態系統時考慮的經濟機制。他們希望通過使 Layer 1 和 Layer 2 應用程序之間相互關聯,消除關於 Layer 2 是否對 Layer 1 有害的爭論。他們認為,所有應用程序都應該朝著與 Layer 1 一致的方向發展,從而為用戶和生態系統帶來價值。 反思與改進 Kiet 贊同這一觀點,並表示 Initia 在許多基本系統上進行了改進,吸取了現有技術的優點,使其更具優勢。他期待深入探討 Initia 的設計與實現。 Initia 的三大核心支柱 架構層 Zon 介紹了 Initia 的架構層,強調其包含三個主要支柱:架構、產品和經濟學。 Layer 1:Initia 的 Layer 1 是基於 Cosmos SDK 的鏈,使用 Move 虛擬機(VM)。其特點包括: 訪問協調層,處理所有 Layer 2 的安全獎勵、互操作性和路由。 固化流動性:在鏈上構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用戶可以直接將 XLP 代幣與驗證者進行質押,確保網路安全並提供流動性。 作為多鏈路由器,支持在不同的 Rollup 之間進行代幣交換。 交織堆棧 Optimistic Rollup 框架:Initia 的交織堆棧是一個完整的 Optimistic Rollup 解決方案,具備 Optimistic 橋接、欺詐證明、回滾和挑戰機制,功能與 Optimism 的 Bedrock 相似,但構建在 Cosmos SDK 上。 Layer 2 棧 全功能 Cosmos SDK 基鏈:每個 Layer 2 都是獨立的 Cosmos SDK 基鏈,允許用戶自定義交易排序、費用類型和交易處理方式。 虛擬機無關性:支持 EVM、Move VM 和 WASM VM,用戶可以選擇最適合其應用的智能合約環境。 數據可用性:每個 Layer 2 默認將數據可用性(DA)發布到 Celestia,並將證明數據提交到 Initia 的 Layer 1。 結算層 Zon 進一步解釋,Initia 的 Layer 1 是結算層,所有通過 Optimistic 橋接的資金提取都會在此進行處理。Initia 還實現了一個狀態同步功能,可以在發生欺詐證明挑戰時,從 Celestia 讀取數據並創建鏈的分叉實例。 內置流動性、initUSDC 池以及費用 Kiet 詢問了 Initia 的內置流動性(enshrined liquidity)如何同時充當路由器和橋接器。 Stan 解釋說,當用戶在不同的 Initia 之間進行 USDC 轉賬時,他們不需要經歷繁瑣的步驟。具體來說: 用戶在 Minisia A 上的 USDC 與 Minisia B 上的 USDC 是相同的,都是原生的 USDC,避免了流動性碎片化的問題。 所有代幣的轉移都必須通過 Layer 1(L1)進行,這樣可以確保在不同的 Minisia 之間,USDC 的標準保持一致。 用戶體驗 Kiet 進一步澄清了用戶在獲得 USDC 后的操作流程: 用戶通過 L1 進入 Initia 生態系統,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獲得 USDC。 用戶將 USDC 從 L1 移動到所需的 Layer 2(L2),例如 Minisia A。 完成交易后,用戶想要返回,需將 USDC 從 Minisia A 通過 L1 橋接到 Minisia B。 在整個過程中,用戶的操作是抽象化的,系統會自動處理代幣的轉移,而用戶只需選擇從一個 L2 移動到另一個 L2。 費用結構 對於 Initia 在 USDC 池中的費用策略,Zon 表示: Initia 計劃設定較低的費用,以吸引用戶使用其 USDC 池。 部分交易費用將回饋給質押者,以激勵用戶參與。 主要的收益來源於類似於傳統 Layer 1 的質押獎勵。 這種設計旨在確保 Initia 的流動性池在競爭中具備優勢,成為用戶的首選。 回滾機制與欺詐證明 欺詐證明的概念 Zon 解釋了 Optimistic Rollup 的回滾機制和欺詐證明工作原理: 欺詐證明:在 Optimistic Rollup 中,系統假設所有操作都是正常的,所有的順序處理者(sequencer)都是誠實的。然而,如果某個順序處理者提交了惡意交易(例如,前置交易或不當調整餘額),那麼在用戶嘗試將資金提取到 Layer 1(L1)時,會有一個為期 7 天的挑戰窗口。 在這個挑戰窗口內,任何誠實的參與者都可以提交欺詐證明,指出順序處理者的惡意行為,阻止該提取操作。 回滾機制的作用 回滾:如果在挑戰窗口內成功提交了欺詐證明,系統將需要回滾鏈的狀態,以重置到一個安全的狀態。回滾機製作為最終的安全保障,確保在出現惡意行為時,系統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 Zon 強調,欺詐證明和回滾機制是相輔相成的。欺詐證明提供了一個機制來識別和阻止惡意行為,而回滾則確保在發生問題時,系統能夠恢復到安全狀態。這種設計增強了 Optimistic Rollup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使用 MinitiaSwap 實現即時跨鏈 MinitiaSwap 的概念 Zon 介紹了 MinitiaSwap 的設計理念,旨在解決跨鏈轉賬所需的時間問題。他強調,傳統的橋接過程通常需要 7 天,這與創建一個互聯世界的目標相悖。因此,MinitiaSwap 允許用戶在 Optimistic Rollup 代幣之間進行即時橋接,儘管可能存在一定的損失,但這種損失是有限的。 橋接機制 Stan 進一步解釋了橋接的具體流程: Optimistic 橋接:當用戶將代幣從 L1 轉移到 L2 時,實際上是在通過 Optimistic 橋接發送代幣。此時,L1 上的代幣仍然被鎖定,而在 L2 上會重新鑄造相應的代幣。 提取流程:在正常情況下,提取操作需要等待 7 天。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有人提交了欺詐證明,系統將回滾狀態。 即時橋接:為了解決 7 天的等待時間,MinitiaSwap 採用了兩種橋接解決方案:Cosmos 原生的 IBC 和 Optimistic 橋接。用戶可以通過 Optimistic 橋接將代幣轉移到 L2,然後通過 IBC 將其快速轉回 L1。 代幣的處理 在通過 Optimistic 橋接將代幣轉移后,用戶會收到一個與原始代幣不同的代幣(例如,包裝的 USDC)。 為了實現高效的流動性,MinitiaSwap 創建了一個交易對,使得用戶能夠在不同的代幣之間進行交換。 流動性管理 Stan 還提到,MinitiaSwap 有一個時間或數量的限制,以確保流動性提供者的損失是可控的。具體來說: 允許在特定時間內進行的 USDC 交換量是有限的。 如果有大量用戶嘗試交換回原生 USDC,交換的匯率可能會下降。 相對的,如果用戶願意等待 7 天,他們可能會獲得更好的匯率。 Kiet 對於 MinitiaSwap 的解釋表示感謝,並指出不同的代幣雖然在技術上是不同的,但在交換池中被視為相同,因為它們都需要經歷相同的 7 天提取過程。 Stan 補充道,流動性提供者在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確保了快速交換的可行性,同時保持了損失的可控性。 在 L1 與 L2 上的構建 Dave 提出了關於在 L1 上構建的可能性的問題,詢問 Zon 是否期望開發者在 L1 上進行構建。Zon 回應說,儘管可以在 L1 上構建智能合約,但他們鼓勵團隊在 L2 上獨立構建。這種做法的好處包括: 優化體驗:在 L2 上構建可以優化用戶體驗,確保沒有擁堵。 系統擴展性:將執行推向各個獨立的 L2,可以有效地擴展系統。 對 SVM 的看法 Dave 還提到他們支持 EVM、Move 和 Wasm,但沒有提到 SVM,詢問 Zon 原因。Zon 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市場需求:如果市場對 SVM 的需求增加,他們會考慮支持。 Solana 的吸引力:開發者選擇 SVM 通常是因為對 Solana 生態系統的喜愛,而不是因為 SVM 是下一代智能合約框架。 與 Cosmos SDK 的整合 Zon 進一步解釋了構建不同虛擬機(VM)的重要性,強調了與 Cosmos SDK 的良好集成: 歷史問題:過去,像 Ethermint 和其他 EVM 在 Cosmos 上的實現存在問題,主要是 ERC20 代幣與 Cosmos 原生代幣之間的橋接不夠順暢,導致用戶體驗差。 無縫交互:在構建新的 VM 時,他們確保可以無縫轉換代幣。例如,用戶可以將 ERC20 代幣通過 IBC 轉出,自然轉換為 Cosmos 代幣;如果再發送到 Move 層 2,則會轉換為 Move 可流通資產;同樣地,如果將 Move 代幣發送到 Cosmosm 鏈,也會自動轉換為 Cosmosm 20 代幣。 吸引與孵化應用鏈 Dave 對於正在構建的應用鏈及其孵化過程表示好奇。Zon 回答了關於他們如何孵化項目的看法,強調了他們在應用鏈方面的一些信念: 避免重複項目:Zon 指出,過去一些 L1 啟動時常常聲稱有大量項目(如 50 個),但很多項目只是 UNV2 的分叉或小型的黑客項目,最終沒有持續發展。這種方法被認為是失敗的。 支持本土項目:他提到,將現有生態系統中的項目引入並進行「規範化」往往會導致本土生態系統的「自相殘殺」。例如,像 PancakeSwap 和 SushiSwap 這樣的項目雖然引入了用戶和 TVL,但並未為本土項目帶來成功。因此,Zon 認為,支持本土應用項目是至關重要的。 尋找獨特項目:Zon 強調,他們的目標是尋找那些想要構建獨特、新穎和有趣項目的團隊,並為他們提供資源支持,包括市場營銷、財務激勵和產品開發等。 具體項目案例 Zon 介紹了一些他們正在孵化的項目: Blackwing:這個項目允許在任何鏈上進行任何代幣的永久交易。用戶可以在不同的流動性對之間進行交易,簡化了跨鏈交易的複雜性。 Milky Way:這是一個基於 Tia 和 Celestia 的首個 LST 項目,正在構建一個再質押中心,以增強經濟安全性。 Sevisha:一個基於鏈的「壟斷」遊戲,玩家可以購買土地並與其他玩家進行策略合作或競爭。 Kamagachi:一款可愛的閑置 RPG 遊戲,已經在 Tesla 上線。 Contro:這個項目開發了一種名為「Gradual Limit Order Book」的機制,旨在解決預測市場中的前置問題。通過減緩市場中的時間元素,確保方向正確的投注能夠獲得正向結果。 預測市場的創新 Zon 詳細講解了 Contro 的工作原理,強調了該項目如何通過慢動作的訂單簿機制來避免前置問題。他指出,這種機制允許多個用戶在相似時間內進行投注,從而確保他們可以共享部分利潤,而不必擔心被前置交易所影響。 協同的交織項目與用戶 Kiet 提出了關於初始項目是否為無許可權(permissionless)的問題,Stan 解釋說,初始確實是無許可權的,允許用戶在 L1 上自由構建項目。他指出: 自由構建:用戶可以在 L1 上創建自己的 L2,進行高度自定義。 支持有趣項目:他們希望吸引那些能夠作為生態系統支柱的有趣項目,而不是簡單的複製項目(如 Uniswap 的 V2 分叉)。例如,早期的 Arbitrum 生態系統因 GMX 等特定項目而蓬勃發展。 支持與資源分配 Zon 進一步補充,雖然他們支持任何在 Initia 上構建的項目,但在 Genesis 階段,他們希望吸引新穎有趣的項目,以便在主網啟動時提供吸引用戶的理由。他們的目標是:市場營銷與資源支持,為這些項目提供市場營銷和其他資源,以幫助它們成長。 吸引用戶的策略 關於如何吸引用戶,Zon 回答說: 個別支持與整體策略:他們與每個應用鏈單獨合作,提供支持以吸引用戶和增加 TVL(總鎖倉價值)。 網路效應:每個新的應用鏈都能帶來網路效應,促進用戶和資產的流動。通過這種交織的生態系統,用戶之間可以輕鬆協作,而不是相互競爭。 生態系統的協作 Zon 強調了 Initia 生態系統的獨特之處,在這裡,各個項目之間相互關心,共同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增長。他認為,與以往的孤立競爭不同,Initia 的項目能夠更加緊密地合作,共同壯大。 「交織」概念的起源 Dave 詢問了「交織」(interwoven)這個名稱的來源,Zon 解釋說,這個詞非常適合描述他們的技術棧和生態系統: 技術連接:每當啟動一個新鏈時,它們都與其他鏈相連,無論是通過 Layer 0、IBC、CCPP 還是 Oracle 數據。這種連接使得用戶可以從任何鏈上輕鬆接入。 生態系統協作:Zon 強調,生態系統中的每個項目都傾向於合作,共同推動整體增長,形成一個良好的「交織」環境。 許可權設置的可能性 關於是否可以對特定應用設置許可權的問題,以確保鏈的安全性。Stan 回答說: 半許可權或完全許可權:通過 Cosmos SDK,用戶可以實現半許可權或完全許可權的設置。例如,Osmosis 不允許隨意部署應用,以保持鏈上應用的一致性。 自定義設置:作為 Initia 的運營者,可以控制哪些代幣可以通過橋接轉移,允許特定代幣(如 USDC 或本鏈的原生代幣)而拒絕其他代幣(例如 Ethereum 或 Solana)。 項目進展與資金 Zon 還提到,目前已經有 12 個項目在交織技術棧上構建,並且這些項目大多是本土項目,累計融資超過 1350 萬美元。Zon 認為這反映了該系統的市場適應性和需求。他指出: 生態系統的潛力:儘管 Initia 自身的融資不多,但這些項目的成功融資顯示出該生態系統的吸引力,與其他融資數額高達數億的生態系統相比,Initia 的投資水平相當。 社區一致性與長期成功 Zon 表示說目前社區保持高度一致性。他表示,過去一年中,許多高估值、低流動性的基礎設施項目在啟動時表現良好,但隨後迅速下滑。 Zon 強調,他們希望與這些項目相反,採取以下策略: 社區參與:讓社區成員能夠以接近機構投資者的價格參與項目,從而實現共同成長。 財富效應: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創造財富效應,讓所有參與者在長期內受益。 長期成功的關鍵 Dave 強調了創造財富效應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任何生態系統實現長期成功的關鍵。他指出: 共同成功:成功的鏈條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獲利,而不是少數人早期獲利后拋售,導致生態系統崩潰。 持久的願景:成功的項目需要有長遠的規劃和對項目成功的信心。Zon 認為,儘管高估值啟動有其吸引力,但往往伴隨風險。 反對短期行為 Zon 表達了對短期行為的不滿,指出一些項目在啟動時擁有大量的資金和激勵,但很…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