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2 帶崩以太坊基本面?數據揭示 L2 戰略成效

WEEX 唯客博客, 作者:Nancy,PANews   曾經的熱門敘事Layer2,如今似乎已成為眾矢之的。伴隨著以太坊價格的持續低迷,市場關於L2的爭議聲音愈演愈烈,甚至Solana被認為若採用類似以太坊的網路擴展路線將步入後塵。L2的進展如何?市場的爭議點在於哪裡,L2發展路線是否值得繼續看好? L2「吸血」以太坊流動性,ETH轉為通脹狀態 眾所周知,以往以太坊網路面臨著高昂的交易費用。隨著坎昆升級的完成,L2的費用大幅降低,也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並催生更多應用場景。     根據Growthepie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如OP Mainnet、Base、Arbitrum One、Starknet、Mantle和Metis等L2平均每月交易成本均下降超過97%以上。  且Tokenterminal數據顯示,L2的每日交易量和月度活躍用戶量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其中,坎昆升級至今(9月4日),L2的日交易量從原本的350萬美元增長至830萬美元,翻了近2.4倍;月度活躍用戶量則從1090萬個增長至1960萬個,漲幅達79.8%。只有在blob和常規費用市場都飽和的情況下,L2才會使ETH通縮。因此坎昆升級后,以太坊L1收入出現驟降,Tokenterminal數據顯示,同期的以太坊L1的日收入從2845萬美元跌至約110萬美元,跌幅高達96.1%。與此同時,以太坊的網路活動減少和Gas費用也大幅降低。Etherscan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以太坊的Gas費用跌至1.1 Gwei,為多年低點;日交易量則較坎昆升級時反跌8.1%至112.9萬筆,每日地址數也同樣增長無力,在此期間下跌10.4%。  這也對以太坊的通貨緊縮敘事帶來挑戰。根據Ultrasound.money顯示,過去30天,以太坊僅燃燒了7.2萬枚ETH,遠低於增發的94.7萬枚ETH,這使ETH供應量陷入出現通貨膨脹,達0.73%。而自坎昆升級升級不久后(即4月),ETH的供應量增長了25.6萬枚。正方觀點:開啟以太坊反攻敘事,仍面長期挑戰L2在以太坊的擴展路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L2是以太坊的文化延伸,因為以太坊是一個以L2為中心的生態系統,你可以自由地獨立構建一個子生態系統,使其具有獨特的功能,同時也是更大的以太坊生態的一部分。這個子生態系統相當於以太坊的亞文化分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曾直言。在這場以太坊擴展路線論爭中,有不少社區成員力挺L2的發展路線,認為短期內L2在降低成本和網路擁堵等方面表現較好,但也坦言仍面臨長期挑戰,如Blob空間利用率和費用問題等。「當前,以太坊layer2賽道基礎設施已然很成熟,甚至已經到了infra發展遠超前於應用市場,最近被詬病的Blobs空間未被充分利用就說明了此點。但現實慘淡的幣價無法支撐起該預期,導致整個賽道正遭遇情緒反噬,唱衰情緒濃烈。撇開情緒裹挾,L2是相對成功的,成功之處表象看是L2已經分流了一部分主網流量,讓主網不再承受高Gas擁堵壓力,這和L2最初的目標願景一致。本質上,L2最大的成功是消滅了以太坊Killer的Alt-layer1敘事。至少到目前,以太坊依然是區塊鏈世界比特幣之外的不二選擇,其他高性能layer1、并行EVM、模塊化、鏈抽象都種種敘事都以預設以太坊為『中心』地位補充成立。」Web3獨立研究員Haotian認為。同時,Haotian也指出,雖然以太坊坎昆升級后在降費率這件事上做的很成功,但仍面臨Blobs空間使用率不飽和、Blobs費率動態市場不被激活等問題,這也說明以太坊L2現在的用戶量、交易量等現狀根本無法給L1輸送價值,何況樂觀下的「通縮預期呢?不過,能讓L2頂在以太坊前面,成為費率低、體驗好、TPS大的首選,不就是以太坊Rollup戰略的第一步目標嗎?因此,短期看,以太坊layer2戰略毋庸置疑都是成功的。以太坊社區成員Ryan Berckmans則引用Blob的數據分析稱,過去幾個月Blob的利用率穩定在80%,每個區塊會購買約2.4個Blob(最多為3個)。雖然目前Blob的需求並未出現明顯增長,但這種真實增長可能被L2對Blob使用效率優化所掩蓋。而L2的持續強勁增長表明對Blob空間的需求可能仍在上升,也將使得Blob空間緊張從而帶動費用上漲,DA(數據可用性)費用可能會超過交易執行費用成為以太坊L1的重要收入來源。當然,這種趨勢也會加劇L2協議的競爭態勢。而在加密研究員0xTodd看來,L2計劃讓那些以太坊殺手們「浪子回頭」,重新回到ETH生態。以太坊至少看清楚了:與其讓人才和資金溜走,不如讓人才(至少在口頭層面和收入層面)加入。且L2至少安全是得到ETH主網保證的。另外,L2為ETH創造真實收入,是否使用ETH作為GAS不是關鍵,重要的是L2會消耗ETH,為以太坊創造收入。「各大釣魚團伙在哪個生態最卷,哪個生態就更有價值。答案很明顯了:以太坊生態(包括各EVM鏈)…」慢霧創始人餘弦更是給出另類指標。反方觀點:多項挑戰導致價值無法迴流互操作性差、同質化嚴重、中心化風險和價值捕獲流失等被普遍認為是當前以太坊L2存在的主要問題。比如,Multicoin Capital合伙人Kyle Samani指出,以太坊面臨兩大核心問題是,Layer2互操作性差導致用戶體驗不佳,以及將執行層外包給Layer2導致價值捕獲流失。且以太坊過度追求去中心化和驗證者數量,忽視了用戶需求和金融功能。他認為,各Layer2之間難以達成統一標準。儘管以太坊在監管地位和人才儲備上有優勢,但其系統設計限制了這些優勢的發揮。「以太坊L2旨在提高以太坊網路可擴展性的區塊鏈平台標記為危險的,因為它們有能力不受限制地轉移用戶的資金。但大多數主要的以太坊L2解決方案都是中心化的,單個伺服器通常負責運行平台的運營。這種設計違背了Cypherhunk的去中心化和安全原則,無法提供與以太坊主網路相同級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對投資者來說是有害的,因為這些鏈可能隨時因單一事件而崩潰,甚至可能被操縱以竊取用戶的資金。」歐洲加密貨幣基金Cyber​​ Capital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Justin Bons還認為,擴展以太坊將摧毀所有由二層網路賺取的資本和費用,因為風投無法從一層網路的擴展中抽成。這些「寄生蟲」扭曲了公共產品,將其變成了風投鏈條的尋租平台。不僅如此,隨著發鏈門檻降低,L2數量也大幅激增。L2BEAT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目前已推出和即將推出的L2超過150個。「警惕垃圾L2項目,一些人只是在模模擬正做實事的人。」Ava Labs創始人Emin Gün Sirer警告的同時,列舉垃圾L2項目的幾個特徵,包括項目敘述不符合技術實際、項目出售代幣籌集資金但未來技術尚未明確、創始人在發布前拋售個人代幣、流通代幣非常少等,項目是否能解決加密貨幣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判斷項目價值的關鍵。同時,以太坊L2的技術同質化問題也備受詬病,加劇市場對流動性分散化的擔憂。「隨著L2逐漸增多,碎片化是區塊鏈領域需要解決的下一個重大挑戰。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有重要的L2嗎?我認為我們不需要太多通用的L2,但我們確實需要一些應用特定的L2或社區特定的L2。」ZKsync主要開發公司Matter Labs首席執行官Alex Gluchowski表示。Gemini銷售負責人Patrick Liou更是指出,每19天就會出現一個新的以太坊L2,雖然多個L2區塊鏈的出現旨在解決可擴展性問題,但卻無意中削弱了區塊鏈及其應用的運營和採用,進一步加劇了流動性分散的問題。加密研究員Jason也對當前L2發展現狀表達了擔憂,「當前L2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用戶體驗割裂、每個發幣L2稀釋以太坊市值、各個Layer2心懷鬼胎致使以太坊不再團結以及降低創新意願。」他認為,如果Layer2問題處理不好,以太坊可能會陷入Cosmos的境地,如果能夠順利解決度過難關,以太坊將會浴火重生。Vitalik是如何回應L2迷局?對於這些市場擔憂和質疑,Vitalik也坦言,當前以太坊L2用戶體驗過於分裂,需要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協議在各個L2之間轉移資產。「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無操作員、無管理)協議,用於將資產從一個L2快速轉移到另一個L2,並將其集成到錢包的默認發送界面中。但在對任何花哨的玩具過於執著之前,先做好基礎工作。」同時,他也針對部分L2發展問題作出回應。例如,對於互操作性,Vitalik表示該問題很快將得到解決。「我們在整個以太坊 (包括 L1、rollrolls、validums,甚至側鏈) 上獲得了流暢的用戶體驗。以太坊L1穩健性正在提升,L2項目間存在強烈合作意願,以改善生態系統整體互操作性。」對於安全問題,Vitalik則指出,一個重要的細節:階段1的規則要求,只有在安全委員會達到75%的投票門檻時,才能推翻代碼,並且阻止法定人數(即≥26%)的成員需要來自公司外部。Optimism和 Arbitrum都符合這一要求。因此,這些組織不能單方面竊取資金。「一個以L2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在技術上非常真實地實現了分片,但這是一個可以創建自己規則的分片。這非常強大,能夠激發大量的創造力和獨立創新,但它也有關鍵挑戰,尤其是在協調方面。」Vitalik指出,像以太坊這樣的以L2為中心的生態系統要想成功,就需要理解這些挑戰並正面解決它們,以儘可能多地獲得L1為中心的生態系統的優勢,並儘可能接近擁有兩者的最佳特性。而今年Vitalik還在參加以太坊開發者社區大會EDCON 2024時就以太坊L2未來十年的發展進行展望,2034年,使用以太坊L2將變得如同直接使用以太坊主網一般順暢無阻。但構建者不應該只是複製Web2,而是要先行一步,勇於探索。 WEEX唯客交易所官網:weex.com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