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MegaETH 和 Monad 創始人:重塑以太坊的未來

WEEX 唯客博客, 原標題:Mega ETH vs Monad: The Battle To Shape Ethereum’s Future 來源:Bankless 編譯:深潮TechFlow   嘉賓:Keone Hon,Monad 創始人;Lei Yang,Mega ETH 聯創 主持人:Ryan Sean Adams,Bankless 聯合創始人;David Hoffman,Bankless 聯合創始人 播出日期:2024年8月21日 背景信息 本期我們將探討EVM的前沿——來自兩種不同架構的兩個區塊鏈 Monad 以及 Mega ETH。 Monad 是一個Layer 1項目,旨在通過重新設計執行和共識層,實現每秒超過10,000筆交易的吞吐量。 Mega ETH 是一個 Layer 2 項目,專註於性能優化,目標是實現每秒超過100,000次以太坊交易 本期播客將討論以太坊虛擬機 (EVM),特別是 Mega ETH 和 Monad 如何計劃讓以太坊變得更加快速。 我們將回答以下問題: 1. Monad 和 MegaETH 哪個更快、去中心化程度更高、抗審查能力更強? 技術架構: Monad 通過引入 Monad DB、optimistic 并行執行、非同步執行和 Monad BFT 等技術來提升性能。 Mega ETH 利用 Layer 2 架構,進行節點專業化,減少執行冗餘,並通過實時編譯和并行執行 EVM 來提高性能。 去中心化與性能: Monad 強調通過低硬體要求來實現去中心化,使任何人都能運行全節點。 Mega ETH 則通過 Layer 2 架構和經濟激勵機制,確保審查容忍和執行正確性。 2. Monad 和 MegaETH 如何在尚未推出測試網和主網之前,就建立起龐大的社區? Monad: Monad 通過創造和推廣獨特的社區文化來吸引成員。例如,他們有一個名為「Monad 跑步俱樂部」的活動,鼓勵社區成員共同參與跑步。此外,Monad 社區中還湧現出了一些有趣的吉祥物和故事,比如「Molandak」和「Salmonad」,這些都是由社區成員自發創建和推廣的。 Monad 還組織了一系列線上和線下活動,比如語言學習活動Molingo,通過這些活動增加社區成員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社區成員被鼓勵參與到項目的不同方面,包括組織活動、貢獻藝術作品等。這種自下而上的參與方式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Mega ETH: 品牌塑造圍繞著「Mega Mafia」展開,這是他們的旗艦用戶項目和孵化項目。通過引入「Mega Mafia」這樣的品牌形象,他們成功吸引了對高性能區塊鏈應用感興趣的開發者和創始人。 通過舉辦技術討論和分享會,吸引對區塊鏈性能優化感興趣的技術人員。此外,他們還通過社交媒體平台發布內容,解釋技術細節和行業趣事,以吸引更廣泛的受眾。 通過孵化項目和支持創新應用,Mega ETH吸引了那些希望在區塊鏈上實現新想法的開發者。 Monad 和 Mega ETH 都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如Twitter、Discord)與社區互動,分享項目進展和技術見解。這種透明和開放的溝通方式幫助他們建立了信任和忠誠的用戶群體。 3. 他們如何看待「在 EVM 上開發就像在流沙上建房」的批評?這是否會影響 Solana 的價值主張? Keone 的觀點: 技術成熟與生態系統:儘管 EVM 可能存在一些技術上的不足,但它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標準,擁有強大的網路效應和廣泛的工具支持。這使得開發者能夠更容易地構建和部署應用程序。Monad 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來增強 EVM 的性能和可擴展性,而不是完全替代它。 對 Solana 的影響:Keone 認為,儘管 Solana 在處理高吞吐量方面具有優勢,但 EVM 的廣泛採用和生態系統的成熟度使其在開發者中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EVM 的持續改進不會顯著削弱 Solana 的價值主張,但會鞏固以太坊在開發者社區中的地位。 Lei Yang 的觀點: 適應性和改進:Lei 指出,EVM 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其能夠不斷演化以滿足新需求。通過引入 Layer 2 解決方案,Mega ETH 致力於提升 EVM 的性能,使其能夠支持更複雜和高效的應用。 對 Solana 的競爭:Lei 認為,雖然 Solana 在性能上具有競爭力,但 EVM 的廣泛採用和兼容性使其在跨鏈互操作性和開發者支持方面具有優勢。Mega ETH 通過增強 EVM 的能力,旨在提供一個更具吸引力的開發平台,同時保持與其他區塊鏈的競爭力。 以下是本次對話的主要內容: Monad 介紹 David:Keone,請向我們解釋一下 Monad,以及它在區塊鏈領域做出了哪些不同的嘗試。 Keone: 謝謝你們邀請我。我是 Keone Hon,Monad Labs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我們正在構建 Monad,這是對以太坊的重新構想,從底層重新設計執行和共識層,以引入四個主要改進,並更廣泛地提供一個高性能的以太坊版本,提供超過 10,000 次交易每秒的吞吐量。Monad 通過引入一個全新的資料庫,名為 Monad DB,從頭開始構建;通過引入 optimistic 并行執行,使得許多交易可以并行執行;通過引入非同步執行,使得共識和執行可以在不同的泳道中運行,從而大幅提高執行預算;最後,通過 Monad BFT,這是一種高性能的共識機制,允許數百個完全全球分佈的節點保持同步。因此,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底層的努力,應用系統工程技術來構建一個真正高性能的以太坊重新構想。 David:大家對 Monad 的期待很高,尤其是在 Salana 虛擬機之後。Salana 和 SVM 的并行化讓大家對并行化充滿了期待,但也有一些非常聰明的人提出了技術上的反駁,認為真正的瓶頸並不是并行執行,而是資料庫的并行讀取訪問。你能否為我們講解一下在區塊鏈的架構中,為什麼虛擬機的并行化是很酷的?同時,它又如何歸結為需要對資料庫進行并行讀取訪問,而你們也具備這一點特徵的? Keone: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認為人們直觀上理解并行執行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們現代計算機顯然有許多處理器,並且在并行運行許多任務。比如我在瀏覽器中打開了數百個標籤頁,這其實是個壞習慣。但你知道,我有很多不同的瀏覽器標籤、Spotify、Discord,所有這些都在并行進行。現在以太坊和其他 EVM 區塊鏈都是單線程的,完全串列執行,這有點瘋狂。因此,并行執行就是利用多個線程或多個處理器在主機上并行運行許多工作,這是最終可以解鎖性能的改進之一。 但是,當你進行基準測試並查看實際成本時,實際上執行的最大瓶頸並不是 CPU 時間,也不是執行單個指令。實際上最大的瓶頸是狀態訪問,因為每個智能合約都依賴於與該合約相關聯的一些殘餘狀態。例如,當你進行單位交換時,你需要池中兩個資產的餘額,比如 Uni v2,你需要能夠查找這些餘額,以便實際執行交換並計算新的餘額。因此,這需要從磁碟讀取一些數據。因此,執行的最大瓶頸實際上是狀態訪問,僅僅并行化計算,而不同時并行化對資料庫的讀取,將只相對較小的改進,而相較於通過允許資料庫進行并行讀取所能帶來的更大改進,這一點尤為重要。 這正是我們的團隊通過 Monad DB 所做的,Monad DB 是一個完全從頭開始構建的資料庫,專門優化用於高效地存儲以太坊默克爾樹數據。這是一個偉大的努力,大家總是說,常見的計算機科學建議是不要自己編寫資料庫,因為這是一項巨大的工作。但在這種情況下,這確實是非常必要和有影響力的,因為我們有高價值的狀態,也就是以太坊狀態。我們需要儘可能快地訪問這些數據。 Monad 如何融入以太坊? Ryan:Keone,你提到將這項技術帶入以太坊,但 Monad 仍然計劃推出自己的替代 Layer 1,我們可能會稱之為「Alt Layer 1」,而不是 Layer 2。那麼,你是如何將這項技術帶入以太坊的?又在哪些方面沒有帶入以太坊?你並不是在作為 Layer 2 擴展以太坊,也不是在主網中進行,而是作為一個替代鏈在進行嗎? Keone: Monad 是一個先鋒環境,旨在證明我們團隊認為在以太坊 L1 中最終需要的這些不同架構改進的能力。我認為,關於 Layer 1 和 Layer 2 的討論是一個隨著時間演變的主題。當我們在 2022 年首次開始時,大家普遍認為 Layer 2 都以相同的方式與以太坊交互,利用以太坊進行狀態承諾和數據可用性。你知道,這是一種我們選擇與以太坊互動的模式。現在在 2024 年,Layer 2 如何與以太坊交互,以及它們在多大程度上直接利用以太坊的服務,事情也在演變。我們團隊的信念是,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為以太坊整體做出貢獻。通過專註於我們認為真正需要且未被探索的以太坊擴展研究的完全正交方向,我們也可以對以太坊生態系統整體做出重要的改進和貢獻。 什麼是 Mega ETH? Ryan:現在讓我們談談 Mega ETH。Lei Yang 你能告訴我們這個項目是什麼嗎?以及Mega ETH 的意義是什麼? Lei Yang: 當然可以。大家好,我是 Lei Yang,Mega ETH 的首席技術官和聯合創始人。我剛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在區塊鏈共識相關領域工作了六年,發表了一些關於區塊鏈安全性、性能和網路方面的論文。 現在我正在構建 Mega ETH。Mega ETH 是一個性能優化的區塊鏈,完全兼容以太坊。我們這裡的一個關鍵區別是,我們毫不猶豫地以性能為導向,並且專註於如何實現這一點。 首先,我們選擇作為以太坊的 Layer 2。原因在於我們認為這是性能工程的唯一最佳架構。我們正在利用 Layer 2 的架構,構建我們所稱的「第一個實時區塊鏈」。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實現超過 100,000 次每秒的真實以太坊交易,而不僅僅是支付,區塊時間為 1 到 10 毫秒。我們希望實現的目標是,讓 DApp 的響應速度和功能邏輯與普通的 Web 2 應用程序一樣,同時為用戶提供他們所期望的 DApp 優勢,即執行的正確性、無審查自由等。 在一些技術優化方面,首先,作為 Layer 2 使我們能夠進行節點專業化。在 Mega 中,我們儘可能減少執行的冗餘,以至於在任何時候只有一個活動的排序者在執行每一筆交易。其他節點雖然訂閱狀態更新並努力保持最新狀態,但不需要執行所有交易。這使我們能夠大幅提升性能,並提高執行所有交易的排序者的硬體配置,同時保持對僅關注當前狀態的全節點的硬體要求。 在排序者方面,我們有一些優化,包括一種新的數據結構,它在功能上與 Merkle Patricia 樹相同,但在利用實際硬體(如 SSD 和內存)方面更高效。我們將實時編譯以太坊智能合約,從位元組碼轉換為本地彙編代碼,並且我們還會并行執行 EVM。因此,這些是一些亮點,我們稱最終產品為「實時區塊鏈」。 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 Ryan:我想知道你對 Mega ETH 和 Monad 之間相似性和差異性的看法是什麼?對於普通人,或者說對加密領域稍微熟悉的人來說,相似之處是你們都在尋求擴展 EVM 並實現并行執行。那麼,Mega ETH 使用 Layer 2 架構,結算到以太坊,並使用以太坊作為數據可用性層,這是否正確? Lei Yang : 實際上,這不完全正確。我們使用 Eigenlayer 作為數據可用性層,同時也結算到以太坊。但還有一個小的細微差別是,我們並不是將并行化作為旗艦特性或旗艦優化。我們同樣重視單線程性能。 Ryan:那麼你認為這兩個項目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是什麼? Lei Yang: 我認為你總結的相似之處非常到位。我們都專註於性能,並試圖通過提供豐富的資源來引入下一代應用程序。但我認為這裡的區別在於,正如我提到的,我們對并行化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認為,如果你想構建,比如說 100 個 Uniswap 的副本,EVM 和 ETH 生態系統中有足夠的區塊空間(block space)供你使用。 但我們實際上需要的是全新的應用程序。對於這些應用程序,我們的信念是,必須達到非常高的單線程性能,因為這才是單個應用程序同時使用的實際性能。因此,換句話說,我們正在真正推動單線程性能的前沿。我提到的優化,比如新的數據結構、智能合約的即時編譯,以及我沒有提到的內存計算技術,都是為了單線程性能。雖然我們將并行化視為在實現足夠高的單線程性能以支持全新應用程序后的第二步,但在工程和操作上,我們實際上是同時進行這兩者的。 另一個區別是我們對性能的明確關注。我們選擇構建 Layer 2,因為我們相信這是性能的唯一最佳架構,使你能夠儘可能消除執行和共識中的冗餘。因此,我想強調這是一個關鍵區別。 David:Keone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Keone: 我認為有一點值得提到的是,Monad 的目標和這些個體架構改進旨在從最小的硬體要求中獲得最大性能。我認為,從去中心化的角度來看,讓任何人都能用普通硬體運行節點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進行軟體改進,以便從硬體中獲得更高的性能,而不是嚴格依賴非常高的硬體要求。因此,我認為這兩個項目在最初的前提上可能是非常不同的。在 Monad 中,我們真正專註於從硬體中獲得最大的性能,以便任何人都可以運行完整節點,訪問所有狀態,跟上網路,而不必信任,而是直接驗證。 架構的影響 David:Moand 和 Mega ETH 都有相同的目標,就是實現非常快速的 EVM。但你們到達這個目標的方式幾乎是截然相反的。Mega ETH 選擇了 Layer 2 單一排序者或非常少的排序者,而 Monad 則是追求一個擁有非常廣泛的驗證者合集的 Layer 1 區塊鏈。從技術上講,你們的架構與這些最終目標相匹配。 既然最終目標都是相同的,即擁有一個非常快速的 EVM,你們認為在各自區塊鏈上出現的應用程序會是相似的嗎?還是說由於底層架構的不同,各自會形成不同的生態系統?底層架構將如何影響在各自區塊鏈上構建的應用程序生態?或者說,它可能並不會影響這一點? Lei Yang: 我認為會非常不同。首先,正如我提到的,我們單一專註於性能。這使我們能夠實現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吞吐量。我想特彆強調延遲部分,因為正如你所提到的,我們使用單一的排序者。因此,排序者可以以流式方式執行交易,這確實最小化了交易反饋的等待時間和區塊打包時間。換句話說,我們預計從交易到達排序者,到被執行、打包和狀態更新的反饋時間為 1 毫秒。 從我的共識研究背景來看,我認為這在任何共識演算法處於系統關鍵路徑的系統中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共識演算法要真正發揮作用,消息必須至少在所有節點之間傳遞。如果節點是全球分佈的,那麼消息就必須環繞世界傳播。即使以光速傳播,仍然需要幾百毫秒,更不用說通常需要至少兩到三輪消息傳遞。這可能導致延遲達到 600 到 700 毫秒。這是 Layer 1 或者使用基於共識的去中心化排序者的 Layer 2 的最小延遲。 因此,這種低延遲對某些應用程序非常有用。例如,想象一下 Minecraft,你不希望你的角色在進行下一步之前等待 600 毫秒。對於高頻交易來說,這將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市場做市商和交易者可以選擇與我們的排序者進行協同。因此,這種實時應用程序將是我們獨特的生態系統項目。 David:Keone,針對同樣的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Keone : 我在想去中心化的 Minecraft 情景,因為如果你離排序者較遠,那就不會有低延遲。 Lei Yang: 是的,當然。我想區分兩個參數。一個是Ticktime 或區塊時間,換句話說,就是動作的精度或解析度,比如每 1 毫秒就可以發生一次動作。但用戶要獲得反饋時,當然我們並不是在打破物理定律。用戶的動作必須從鍵盤傳輸到排序者,再返回到用戶的顯示器。然而,這在任何類型的在線 MMO 或 RPG 遊戲中都是常見的。因此,這部分延遲是可以接受的。真正重要的是,如果將共識引入關鍵路徑,就會出現全球三輪消息傳遞的情況,導致延遲超過 600 毫秒,這遠高於用戶與集中式排序者之間的典型延遲。 David:Keone,你對在 Monad 上構建的應用生態系統的看法是什麼?你們是否專註於某些特定的方面? Keone: 我認為 EVM 的美在於它是一個主導標準,具有驚人的網路效應。為 EVM 構建了很多庫,許多應用程序也在這裡開發,還有很多應用密碼學研究都是在 EVM 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作為一個完全與位元組碼 EVM 等價的項目,Monad 為已經在 EVM 上構建的開發者提供了性能和可移植性的最佳組合。Monad 繼續這樣做,同時保持去中心化。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 Monad 和 Mega ETH 之間的一個交叉點,因為我們團隊認為,從審查抵抗性和加密社區珍視的其他屬性的角度來看,去中心化的區塊生產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如你所說,因光速限制而導致的共識開銷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能找到加速光速的方法。 David:Keone,也就是說構建 Layer 1 時有一定的責任,因為它伴隨著加密的精神。如果沒有審查抵抗性,構建 Layer 1 的意義何在?如果不能有效去中心化驗證者集,構建 Layer 1 又有什麼意義?除了 Monad EVM 和 Monad DB 的強大架構改進外,你們還必須做一些事情,以便稱得上是一個合法的區塊鏈項目,這些都是我們加密行業所重視的東西。是這個意思嗎? Keone: 是的。這實際上也來自於社會層面,強化了這些價值觀。去中心化在硬體要求、參與共識的節點數量、權益權重分配等方面都很重要。這些都是必須評估的屬性。此外,還需要一個強大的社會層面來強化這些價值觀。 去中心化 – Monad Ryan:去中心化這個詞在加密領域是一個神聖的詞。我們選擇作為 Layer 2 部署的原因正是因為這個去中心化和審查抵抗性。Keone 你能否談談 Monad 在去中心化方面的立場?我如果你要盡量實現去中心化,為什麼不選擇 Layer 2 而不是 Layer 1?對於典型的以太坊用戶來說,以太坊經過多年的測試,具有很強的去中心化效果。這是它最擅長的地方。在執行環境方面,它的交易處理能力大約是每秒 10 到 15 筆,這在很多方面都不夠好。但它在去中心化屬性上幾乎達到了比特幣的水平,甚至可能更好。所以,為什麼要放棄這一切而轉向 Layer 1? Keone: 正如你所說,我們在 Monad 的設計選擇中優化了去中心化。首先,我認為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任何網路參數的選擇,我們都應該努力從中獲得最大性能。因此,如果我們有一個擁有 10,000 個節點的網路,這些節點是完全全球分佈的,硬體要求是某個特定的水平。在以太坊的情況下,這有點像一個玩笑,但我還是要說,你必須能夠在樹莓派上運行它。因此,某些硬體要求和節點數量,我們應該努力從這些要求中獲得最大性能。如果要求稍高,但仍然非常合理,比如在 Monad 的情況下,32GB 的 RAM、2TB 的 SSD、100Mbps 的帶寬和相對便宜的 CPU,我們應該盡量從這種硬體和網路設置中獲得儘可能多的性能。 Ryan:這些參數是具體的要求嗎?還是說這是一個大致範圍? Keone:這是確切的參數集。 David:所以這基本上是…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