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 唯客博客, 作者:Yond,小熊之家 導讀 Bera morning! 雖然熊鏈從宣布開發至今已經兩年有餘,但中文區仍然缺乏對熊鏈的全方位解讀。除了在 Degen 和擼毛的圈子中有微弱的聲量以外,熊鏈在大部分用戶的認知中還停留在「memechain」、「NFT 很貴」、「旁氏」、「下一個 LUNA」等並不准確甚至完全錯誤的概念上。 為什麼我認為熊鏈是 2024 下半場最值得期待的公鏈,甚至有可能成為加密市場上一個獨立的敘事?我將從熊鏈的歷史、市場需求、經濟模型設計、社區文化等方面,幫助中文用戶重塑對 Berachain 的認知。 新興公鏈的困境:流動性和籌碼分配 2023 年上半年至今,新興公鏈和 Layer 2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由於外部經濟形勢低迷,加密市場缺乏流動性注入,公鏈競爭逐漸演變為對市場存量流動性的爭奪。為了冷啟動和吸引流動性,各家新公鏈和 Layer 2 都開始推出中心化的積分運營計劃,通過透支空投/發幣預期來吸引用戶存款,為生態項目提供短暫且不忠誠的 TVL 數字。 2024 已過半,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部分已經結束積分計劃並完成發幣的新公鏈和 Layer 2 👇🏻 Merlin Chain – TVL 高點 534.4m,當前 214.07m,跌幅 60%; Blast – TVL 高點 2.3b,當前 1.33b,跌幅 44.2%; Mode – TVL 高點 587.12m,當前 456.22m,跌幅 22.3%; 數據來源:https://defillama.com/ 當繁多的各類積分完成其使命,新公鏈和 Layer 2 是否還能繼續留住因積分而來的 TVL,逆轉其終將成為「鬼城」的宿命?既然積分已經被市場證明是一種不可持續甚至對市場參與者熱情有害的方式,那公鏈的 builder 們是否可以探索一種對加密市場更為健康的籌碼分配方式,讓流動性以更為有機的方式留存? 源於 DeFi,不止於 DeFi 熊鏈的故事開始於 2021 年末的 DeFi 2.0 熱潮。以 Olympus DAO 為代表的 DeFi 2.0 協議以複雜的旁氏博弈模型創造出超高的 APY,在當時經歷了大跌的市場中重新引發了加密用戶對鏈上 DeFi 項目的研究和參與熱情。一時間,加密社交媒體上頻繁出現各種關於 (3,3) 的討論。*(3,3) 一詞來源於博弈論中的納什平衡,代表了在雙方博弈中可能的最優解。與之相反的 (-3,-3) 則代表了最差的解法。* 熊鏈一開始並不是一條公鏈,只是一個以「抽煙熊」這個滑稽形象出現的一系列 NFT 項目。其玩法參考了 OHM 中的 Rebase 機制,持有初代 Bong Bears項目可以獲得後續系列的空投,從而鼓勵長期持有。共有五個後續系列,分別是 Bond Bears、Boo Bears、Baby Bears、Band Bears、Bit Bears。 在熊鏈宣布發行公鏈后,此前發行的 NFT 身價也一路躍升,目前價格最低的 Bit Bears 系列地板價也高達 3.8 ETH。 流動性證明:博弈中共存 區塊鏈是最接近資產發行的行業,金融屬性突出。區塊鏈中的創新,也大多服務於創造更高效率的資產發行方式,通俗點說就是「造盤子」。那麼,被靈活運用在 DeFi 中用以提升資本效率的博弈論和旁氏模型,是否也能為其他賽道的生態服務,或者作為公鏈的底層設計存在呢? 熊鏈的流動性證明(Proof of Liquidity)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外界對於熊鏈是「旁氏」的基礎認知,大多來源於熊鏈獨特的流動性證明機制。 在區塊鏈世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共識機制,有以比特幣網路為代表的工作量證明(PoW, Proof of Work),以太坊網路為代表的權益證明(PoS, Proof of Stake)。節點們遵守此類共識機制,為整個網路提供區塊驗證,維護網路安全,並獲取節點獎勵。 熊鏈的三個基本貨幣單元為: $BGT:Berachain Governance Token,不可被轉讓或交易,可以 1:1 轉化成 BERA $BERA:公鏈代幣,可用於 Gas 消耗和二級市場交易 $HONEY:以藍籌資產為抵押物鑄造的超額抵押穩定幣 關於流動性證明的基礎介紹,可參考此前的文章 🐻📝小熊課堂01:什麼是流動性證明? 通過流動性證明,熊鏈在公鏈底層注入流動性,並且以 BGT 飛輪的形式鼓勵更多用戶和生態協議參與治理,解鎖更多長期利益。在避免單個 dAPP 擁有公鏈大部分流動性(這種情況在一些「鬼鏈」中經常出現)的單點失敗風險的同時,刺激了整個鏈生態參與治理獲得分紅的熱情和 TVL 的留存。 而 BGT 與 BERA 的單向轉換機制(註:BGT 可以 1:1 轉化成 BERA,但 BERA 無法轉化成 BGT),則分離了公鏈代幣的治理價值和市場價格,鼓勵 BGT 留存在生態中發揮其治理效用,為持有者提供更多長期收益($BGT 的區塊價值捕捉、治理收益、委託治理權獲得賄賂等),同時減緩 BERA 的拋壓。 在流動性證明模型下,公鏈博弈的三方(節點、生態項目、用戶)互助互利,形成正向飛輪效應: ➡️節點:擁有參與治理的許可權,引導 BGT 的排放去向。節點有足夠的動力吸引散戶和生態項目手中的 BGT 委託,把 BGT 留在鏈上並參與治理,獲得額外的收入,而不是單純挖提賣 BERA。 ➡️生態項目:在不影響自己商業模式和營收的情況下,將現金收入轉換成公鏈流動性,獲得額外的 BGT 收入。 ➡️用戶:可以享受更深的流動性,更小的交易摩擦,更多的流動性獎勵,並且通過委託給節點的方式最大化所持有 BGT 的經濟效益。 相比於簡單粗暴,以短期空投預期透支公鏈長期壽命的積分模式相比,(3,3,3) 的飛輪更為有機,鼓勵長期主義和 TVL 留存,公鏈代幣籌碼以治理戰爭的模式進行分配,在符合遊戲規則的情況下在公鏈各博弈方之間實現最大化公平。 社區文化與凝聚力 熊鏈在加密社交媒體上的熱度很大程度歸功於其搞怪的社區文化 /熊熊的力量/ 如果你此前有接觸過熊鏈或其生態,除了推特用戶名後綴的🐻⛓️表情符號,你一定或多或少聽說過熊鏈的「黑話」:Henlo, BM, Ooga Booga Henlo:比 Hello 更可愛的打招呼方式,類似於中文的「泥嚎」 BM:Bera Morning – 對應 GM Good Morning Ooga Booga:模仿熊的叫聲,是熊鏈生態中互相打招呼的「暗號」 「社區」或英文「community」一詞,在加密語境下頻繁出現,但大多數用戶對該詞的理解並不全面,只狹義理解為各種群聊,Telegram,Discord 頻道。 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許多用戶並不熟悉熊鏈的「黑話文化」,認為其晦澀難懂,甚至將熊鏈與傳達精神相近的 memecoin 項目聯繫起來,誤以為熊鏈是條「memechain」。 「社區」基於不同個體間的共同信仰而形成。不同個體間可能對某個相同的文化符號產生共鳴,以足夠的凝聚力形成擁有實際力量的小型聯合部落。「社區」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的集體主義。 我們無需妖魔化熊鏈的抽象文化。以大麻、政治、地獄笑話為代表的「42069」西方迷因文化,本質上和中文社交媒體中出現的抽象文化並無二異(舉例:電競梗、動漫梗、孫吧梗),都屬於當代流行文化中的網路亞文化分支。 在熊鏈生態中流行的抽象文化,符合當下歐美年輕人(同樣也是加密主力軍)上網取樂的價值觀,更能夠激發他們的認同感。在許多新公鏈及 Layer 2 所忽略的獲客路徑上,熊鏈也以其超符號化的形象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優勢。 結語:噱頭還是真功夫? 我們尚未得知熊鏈的主網上線日期,在熊鏈社區內部也一直流傳著一個玩笑:「熊鏈永遠不會上線主網」。就當前的社交數據而言,還在測試網階段的熊鏈已經積攢了大量的受眾和潛在用戶群,關於熊鏈的 meme 和機制上的討論也在加密推特上廣泛流傳,正面說明其市場和品牌效應已經獲得足夠高的市場關注度。 而隨著 Binance Labs 相繼宣布支持 Shogun和 Infrared等熊鏈生態協議,我們離熊鏈主網的上線日期似乎已經不遠。 需要說明的是,關於測試網交互及空投,熊鏈在中文區一直存在爭議。有加密 KOL 抨擊熊鏈無限期延遲主網發射,pua 用戶,偶發的網路擁堵也給用戶帶來了不太友好的交互體驗。 在分析熊鏈的優勢之餘,我們也需要理性看待市場上存在的反對的聲音。 WEEX唯客交易所官網:weex.com
熊球崛起:多視角解析 Berachain 的成功因子
Previous: 陳浩濂:爭取今年底前將法幣穩定幣監管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