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場的興衰沉浮,Friend.Tech 神壇跌落史

WEEX 唯客博客, 作者:深潮 TechFlow   市場一起一落,有些山寨幣的價格就再也一去不復返。 同樣一去不復返的,可能還有產品和業務。 在”今天玩什麼”的每日一問中,有誰還會提起 Friend.Tech 這個名字? 然而在一年前你們可不是這麼說的:Friend.Tech 是 SocialFi 的新趨勢,是 Paradigm 投資的寵兒,是各家研報爭相卷著寫的熱點,是解放 KOL 粉絲經濟的財神… 現在怎麼就變成了狗都不玩的棄子? 注意力沒有永恆。曾經紅極一時的加密產品,在不經意間早已跌下神壇。 但加密市場有記憶,不妨做個簡短的回顧,看看Friendtech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 頂峰時極致的喧嘩,幻滅后安靜的可怕 先講個鬼故事。 數據顯示,今天 Friend.Tech 的日活躍用戶不到 100 人。 而在上一輪狂熱中它的日活躍用戶一度突破了7.7萬人, 算起來活躍用戶下降了 99.9%。 但差不多在一年前,Friend.Tech 異軍突起。 去年8月中旬friend.tech開始冒頭,份額(Key) 買賣總交易量超過100萬,獨立買家超6.6萬,獨立賣家2.5萬,可謂是 StepN 之後又一個幾乎全民參與的加密產品。 FT 的 V1 版本推出僅兩周,該平台吸引了超過 10 萬用戶,並創造了約 2500 萬美元的收入,標誌著用戶採用和財務表現方面的重要成就。 彼時 FT 的財務表現還算健康,甚至能產生所謂的真實收入分潤,將約 600 萬美元的收入分配給了用戶。 大家當時 FOMO 這款產品的思路開始其實都很簡單,早進早買 key 就能賺錢,快速佔據名人KOL的粉絲區成了財富密碼,而 FT 也還有一個積分機制,通過活躍度來判定你的積分等級,製造了博取空投的預期。 在之前沉悶的熊市裡,它確實帶來了一場久違的流動性的喧嘩盛宴。 加密世界公開的數據都很透明,這種火熱的趨勢自然也會引起行業中機構的注意。同月 FT 也宣布自己獲得了頂級 VC Paradigm 的種子輪融資,空投預期的加持和資金注入,更是將 FOMO 情緒推向了高潮。 新的產品模式、紮實的用戶數據、頂級VC的背書… 在上個周期大家還沒有爭論高FDV低流動、沒有把VC看成對立面時,具備這些要素,Friend.Tech 確實握著一手好牌。 但你我都知道,FT 賣 Key 模式多少有些缺陷和單調,一旦沒有更多人進入,天然的缺陷也會讓產品迅速流失人氣; 大家看得出來,FT 團隊當然也更明白,所以手握好牌,當務之急是做好產品、運營和經濟預期管理,延長 FT 的生命周期與活力。 只是這手好牌,卻被打的稀爛。 操作猛如虎,產品二百五 如果將時間回放,你會發現 FT 的滑落,在不同時間點的細節中,早已有跡可循。 用一句極端的話或許就可以總結 —- 操作猛如虎,產品二百五。 不要誤解,並不是在說FT的產品沒有任何可取之處,相反他有之前其他產品不具備的流量和流動性吸引能力;只是相較於其他運營操作和方向選擇上的用力過猛,產品本身倒顯得停滯不前。 這種用力過猛最初的痕迹,我們去年曾在《兩級反轉,friend.tech還是同意了你和仿盤做朋友》一文中提到過: FT 一開始極度抵制用戶去玩其他類似仿盤,並公開表示玩了其他仿盤沒法獲得FT積分;這種專斷和小格局在遭到社區抵制后,創始人怕失去用戶又立馬發公開通道歉,兩極反轉快的猝不及防,堪稱公關災難。 很有可能當時FT團隊自己也沒想好應該怎麼搞運營和處理競對的關係。這對於現象級產品來說,打無準備之仗,顯得有點草台班子,更能見微知著。 而另一個猛如虎的操作,在於V2版本的PUA過猛。 當時間來到今年4月底,Friend.Tech 在沉寂已久后,約定29日發布FRIEND代幣以及全新的V2版本,社區熱情被再一次點燃。 但代幣和版本的發布被延遲到5月3日,小小延期還在韭菜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真讓人頗為抵觸的,則是FRIEND空投領取的規則與體驗: 用戶除了在 FriendTech 上關注至少 10 位用戶外,還必須加入 1 個俱樂部才能領取空投代幣;顯然俱樂部的設計是想讓用戶多玩玩V2版本,通過俱樂部的設計來促進活躍,讓用戶有新的東西可以玩並延續下去。 只是先加入,再領幣的強行綁定本就讓人不悅,再加上領幣當天多人反應領取環節出現困難,代幣遲遲不能領取,同期 FRIEND 因流動性池加的不夠,在二級市場中開始急跌,很多人還沒領,空投價值就少了一半。 我幣都跌沒了,哪有心思再聽你一次PUA呢? 有網友戲言:8 個月後我們得到的唯一更新是『俱樂部』,而大家只是用它來領取空投。 激勵與產品功能的錯位,讓大家對FT的信心,開始下降。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FT 團隊隨後又自己整活,聯創 Racer 公開表示 “希望將產品從Base網路中遷出」,並指出產品在 Base 生態中受到排擠和孤立。 和自己背靠的公鏈劃清界限並公開吐槽,這種做法顯然是一種危險的玩火;市場也用腳投票,FT 再一次遭遇用戶和價格的雙跌。 更讓人感慨的是,到了6月,FT 則公布自己即將推出專有鏈Friendchain,搖身一變從應用層到了基建層。 但市場會為這種轉變買單嗎? 和用力過猛的運營操作和方向選擇相比,FT 產品似乎和1年前看起來沒太大變化,簡潔甚至簡陋的頁面,沒有單獨的APP,旁氏遊戲老套路… 產品二百五,堆疊其他內憂外患,現象級產品跌下神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反觀其他社交產品如Farcaster,裡面還搞出了很多其他的Meme幣,FRAME, FAR, POINTS,火熱浪潮一波接一波,FT相比起來,真的有些掉隊了。 旁氏是旁氏者的通行證? 或許,FT 本就不該坐在神壇上。 靠改良版的旁氏模型驅動,是可以飛的更高,但飛機本身的缺陷不容忽視。 旁氏確實是旁氏者的通行證,但未必保證能一直走下去。FT 去年引爆市場,有各種因素放在一起的作用,偶然中有必然,但這種必然無法全盤複製。 逐利一哄而上,無利一瀉千里,道理很簡單,只是FT的過程被拉的很長。 歸根結底,FT這類SocialFi產品沒有找到真正的產品市場契合度,本身更像是短期投機產品而非存在真實需求,加上運營上的騷操作,結局在情理之中。 但如果所有現象級加密產品只是歷史現象,最好的加密產品就仍然還是投機。 WEEX唯客交易所官網:weex.com

Previous:

Next:

zh-TW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