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 唯客博客, 作者:《財經》記者 王麗娜 編輯:蘇琦 英國當地時間5月22日,錢志敏出現在英國倫敦的法庭上,預計2024年10月21日在英接受審判。錢志敏,還是中國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案涉金額402億餘元。 在英國及歐洲等地遊走,錢志敏搖身一變成張亞迪(音譯,Yadi Zhang),持有的是張亞迪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Saint Kitts and Nevis)護照,但這個新的身份並未讓錢志敏「金蟬脫殼」。 張亞迪只是錢志敏眾多身份中的一個。《財經》記者了解到,這個自2015年左右聲稱因車禍腿部受傷的46歲女人,擁有多個身份:在英國,錢志敏聲稱過去20多年在全球從事珠寶貿易。錢志敏以南銀(音譯,Nan Yin)名義獲得一本假的緬甸護照。在中國時,錢志敏是前述非吸案所涉公司,即天津藍天格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天格銳」)的實際控制人。她的真實姓名藏於背後,對外自稱「花花」「花姐」,在英國昵稱變成「Rose」等。為了遮蔽臉部,錢志敏與投資者見面時戴粉色面紗、假面舞會的面具,在這些場合她大講投資理財、虛擬貨幣,打造藍天格銳走在科技前沿和投資有道的形象,向投資者傳達財富夢想觸手可及,「格銳給你三世富貴」。 藍天格銳爆雷后,錢志敏消失。經中國司法認定,藍天格銳非吸案涉案金額402億元,錢志敏的多名同夥先後獲刑。而錢志敏則躲進月租金1.7萬英鎊的英國豪宅。 在中國警方對錢志敏發布紅色通報,開展全球追捕時,錢志敏再次冒險——嘗試兌換比特幣變現,並試圖把比特幣兌換成資金轉進銀行賬戶用於在英國等地購買高價值房產。這一過程,藉由充當「前台」或助理的溫簡(音譯,Jian Wen)實施,溫簡是一名前中式外賣店員工。 在英國買房時因無法交代資金真實來源,購房行為引起倫敦警方的調查。倫敦警方在搜查溫簡和錢志敏合租的住處等地時,查獲多台電子設備。經調查和追蹤內含多個數字錢包,因此查獲6.1萬餘枚比特幣。2024年5月底,一枚比特幣價格突破7萬美元,如此計算,查獲的比特幣價值超30億英鎊。 英國當地時間5月24日,溫簡因參與洗錢犯罪,被英國法院判處80個月監禁。溫簡的判決提到,該案與2014年至2017年在中國實施的一起大規模投資欺詐有關,涉案金額超400億元,涉及12.8萬名投資者。這起投資欺詐案的部分收益被換成比特幣,裝進加密貨幣錢包,用筆記本電腦偷運出中國。 在溫簡被捕時,錢志敏再次消失,但近日歸案。據媒體報道,錢志敏今年4月回到倫敦后遭到羈押,被指控在倫敦和英國境內其他地方獲取、使用或擁有加密貨幣這一犯罪財產,目前被指控涉嫌兩項非法持有加密貨幣的罪名。 2024年5月16日,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發布通報稱,通過國際執法合作渠道持續同英國等國執法部門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協作。 「她真的給我們買了比特幣?」 「那就是錢志敏!」2024年3月,徐璟(化名)注意到溫簡案報道中張亞迪的畫像時,如此斷言。徐璟此前投資了藍天格銳的理財產品,投資款有去無回,繼而藍天格銳爆雷后,她和一些投資者與相關部門溝通時,才知道「花花」的真實身份。 業已退休的徐璟,投資藍天格銳7項理財產品,其中一些與比特幣有關。藍天格銳於2014年3月成立,其公開的經營範圍是電子產品研發、網路科技產品技術開發和諮詢等服務,並無銷售理財產品的資質,但這家公司設計了10項理財產品。 自2009年比特幣神秘誕生后,因其去中心化、匿名性、稀缺性的特點,以及可在線交易與支付、實現低成本且快速的跨境支付,成為一種顛覆性的數字貨幣。在藍天格銳成立的前一年即2013年,比特幣進入更多中國公眾的視野,2013年底一度出現中國買家哄抬比特幣價格,當年比特幣價格從幾百美元衝破1000美元。 2013年12月,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不能且不應作為法定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同時,明確提出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承保與比特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比特幣納入保險責任範圍等。 藍天格銳成立后,迅速搭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熱潮。藍天格銳的英國愛生保險數字一號(下稱「數字保險一號」),每單標的是三枚比特幣,總價2.4萬元,在認購的兩年期內每天享受認購金額0.3‰的收益,兩年能收到資金收益2.4萬元,同時兩年期滿后贈送價值36000元的價值資產包,可即時兌現比特幣、多特幣等虛擬數字貨幣。該產品推介時,對外聲稱數字貨幣的升值潛力巨大,專業化的管家服務和社會化協作格外重要,英國愛生保險有限公司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為數字貨幣提供財產保險的保險公司,地址設在英屬開曼群島。徐璟購買了十份,也就是說她認購了30個比特幣。 身在重慶的鄭建(化名)和老伴,同樣購買了數字保險一號,認購10多枚比特幣。鄭建告訴《財經》記者,當時錢志敏及其下級銷售稱,歲數大的投資人對比特幣操作不熟悉,將比特幣掛在藍天格銳下,保證能有高收益。 59歲的鄭建稱,在同學介紹下,他和妻子2016年開始投資藍天格銳產品,藍天格銳的產品緊跟投資熱點。比如,藍天格銳聲稱自主研發第一款智能化穿戴設備「生命環」,擁有超級計算機用來挖比特幣,公司法定代表人被評為最誠信企業家等,這讓鄭建和很多中老年投資者相信這家公司實力不凡。為了吸引投資者,藍天格銳組織開會和考察等,還打出宣傳語「你給格銳三年時間,格銳給你三世富貴」。 據了解,藍天格銳還組織少數投資人去英國考察、旅遊,並聲稱在英國註冊有一個藍天格銳的分公司。 理財產品的前期收益到賬后,鄭建夫婦逐漸陷入藍天格銳的多項投資產品。比如,在比特幣項目中,一份保單2.4萬元,每工作日的日增值金是0.3‰,鄭建每工作日能進賬分紅72元。就這樣鄭建夫婦逐漸加大投資,還有一些是借來的資金。 在天津的李敏(化名),也在遭遇藍天格銳投資之苦。2015年,李敏正在張羅看房買房,手裡有一筆資金,可架不住同學的勸說,開始投資藍天格銳的產品。李敏坦承,當時自己50多歲,孩子需要錢,寄希望投資能「搏一搏」「掙些錢」。 李敏購買4項理財產品,其中10單與比特幣有關,銷售人員勸說「買5贈1」。李敏前後兩次各購買5單,共花費24萬元,也就是說李敏認購的比特幣有30多枚。2024年5月21日,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7萬美元(約50萬元)大關。 2017年春,李敏去江蘇省參加藍天格銳的推介會活動。李敏回憶,那是她僅有一次看到「花花」,花花身形略胖,戴著黃色的假面舞會面具上台講話,提到藍天格銳購買的比特幣,已經賣了一部分,「是賺錢的,並請投資者放心,後面購買的也會升值。」 藍天格銳案發後,投資人財富夢斷。自稱虧損百萬元的鄭建,回顧案發前後七八年的財務囧境,及逐漸浮現的藍天格銳真相,自嘆好似「做夢一般」。 被吸進藍天格銳投資黑洞的不少是老年人,王琛(化名)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清楚其公婆在藍天格銳投資的具體數額。王琛稱,其公婆投資受損后開始不敢告訴家人,2023年起才逐漸透露出一些信息,損失的是家裡兩代人的積蓄,但老人聽信一些流言甚至不敢報警。 王琛稱,家裡的老人曾實地考察過藍天格銳的「礦場」,現場設備規整,並號稱都是超級計算機可以快速挖幣。因投資金額較大,老人得到機會見到「花花」,「花花」自稱是名校博士,有豐富的金融風控管理經驗,並對公司的未來和遠景侃侃而談。 最近這些日子,王琛著手整理相關的資料,正在尋找途徑主張權益受損。她問《財經》記者,「她(錢志敏)真的給我們買了比特幣嗎?」 瘋狂的吸金往事 好景不長,2017年7月,鄭建等人發現收益不再到賬,藍天格銳借口相關部門在整頓,停止了返款。其實,2017年4月21日,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對藍天格銳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 但藍天格銳這個平台像一艘巨輪一樣,層層銷售並沒有立刻「剎車」。據有關藍天格銳的司法判決顯示,2017年4月,在河南省滑縣,一名被告人在發展投資人過程中建立比特幣社群,並在當年5月和6月,仍在組織產品推介會,宣傳藍天格銳 「嘉年華」「數字保險一號」「數字保險二號」「智能招商」「生命環招商」等委託理財產品,分享投資收益心得,宣揚承諾零風險、高回報返息。 2019年6月,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通報,立案偵查藍天格銳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以來,公安機關加大力度全力組織開展案件偵破工作,截至目前共抓獲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江濤等犯罪嫌疑人50名,其中28名已經移送審查起訴。 自2019年起,藍天格銳案的相關涉案人員經審判后相繼獲刑。司法機關審理查明,藍天格銳公司系錢志敏以他人名義登記,2014年6月錢志敏將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任江濤。藍天格銳由錢志敏實際控制,無銀行業金融機構資質。 藍天格銳系列案件的多個司法文書均認定,錢志敏招募任江濤等人,以藍天格銳公司名義,在全國推出「藍天一號」「藍天二號」「有利有幣」「生命環客戶服務中心招商計劃」「智能服務系統招商計劃」等十期理財產品,以承諾還本付息、高額收益為誘餌,通過召開理財產品推介會、發放宣傳材料和投資人口口相傳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與不特定公眾簽訂理財產品投資協議吸收資金。 據悉,藍天格銳的理財產品有生命環、防霾凈化器、凈化器、比特幣等,產品眾多產品只為吸引更多客戶。以生命環為例,《財經》記者從已判決的藍天格銳主犯案件中了解到,一名證人提到藍天格銳在全國成立200多家生命環門店,幾乎每個客戶中心每月虧損達700萬元,雖然虧損,卻依然大肆擴張門店,最終就是賣理財產品。 藍天格銳的多項產品含有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比如「數字2號」項目每份投資38000元,每天增值金110元,合同期限24個月,合同到期再送38000元數字資產包,數字資產包包括比特幣、多特幣、萊特幣,宣傳冊稱「兩年合計收益96000元左右!」 經司法認定,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非法吸收錢款共計402.28億餘元,均由錢志敏控制支配,其中,341.18億餘元用於向12.8萬餘名集資參與人返款,3.367億餘元用於公司日常支出及項目運營,其餘錢款用於購買房產、珠寶、汽車等用途。案發後,經公安機關全力追贓,依法凍結、查扣一批資金、房產、車輛等涉案資產,凍結涉案資金18億元,扣押現金5億餘元,扣押珠寶、金條、機動車等物及查封相關房產。 2021年9月,藍天格銳的法定代表人任江濤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10年。任江濤在案發後稱,他通過網路遊戲認識錢志敏,因其在遊戲中完全服從錢志敏的指揮,錢志敏讓其擔任藍天格銳的法定代表人,「但實際上只是挂名」。為了提高藍天格銳知名度,公司給其購買了一個中國商界誠信領袖的稱號。藍天格銳主要通過發售理財產品吸攬存款,吸來的資金只有錢志敏有支配權,錢志敏還讓他從其他人處借用銀行卡以接收吸攬資金。 在任江濤的供述里,他和錢志敏口頭約定干滿三年,錢志敏給他100萬元,另外約定每月工資3萬元,但實際每月只到手1.2萬元-1.5萬元不等,且領了一年多就停了。 藍天格銳確實挖過比特幣。任江濤供述稱,錢志敏給公司定的業務包括「挖礦」業務。任江濤負責維護「挖礦礦場」和礦機,「礦場」里的礦機一開始挖比特幣,後來機器過時了,又挖另一種虛擬貨幣多特幣,挖出的虛擬幣不定期地轉給錢志敏。 另一名看管「礦場」的人士證實,2014年6月,在廣州市南沙區的一個廠房看「礦場」,廠房進了大概1000台礦機,經調試后7月份開始運行,礦機運行到2015年3月被任江濤派來的人拉走了,不久又拉來一批舊礦機,但後來的礦機一直沒使用。在天津市北辰區也有一處藍天格銳的礦場。他們都表示,不清楚具體挖出多少比特幣。 據藍天格銳非吸案中的審計顯示,藍天格銳用於購買比特幣款項11.4億元。《財經》記者查詢公開的比特幣交易價格,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1枚比特幣的價格在310美元至3000美元間波動。另據《財經》記者了解,英國查扣的6.1萬比特幣,少量來自「挖礦」開採,大部分是通過交易所得。 神秘「花花」的跨境冒險 藍天格銳案發後,「花花」錢志敏出逃。 錢志敏出逃,早有布局。相關中國司法文書顯示,錢志敏自2014年4月與趙麟鋒相識成為戀人關係。2017年2月,錢志敏提出讓趙麟鋒想辦法幫其偷越國境,后在趙麟鋒的幫助下錢志敏越境出逃。 溫簡案的英國司法文件則顯示,離開中國后,錢志敏以南銀(音譯,Nan Yin)名義獲得一本假的緬甸護照。2017年9月16日,錢志敏入境英國時,持有的是張亞迪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護照,後者在2017年6月17日剛成為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公民。該護照持有者享有英國、加拿大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免簽或落地簽待遇,投資至少15萬美元即可入籍獲得。 任江濤及其同在藍天格銳任職的女友也試圖出逃,2017年11月1日,任江濤及女友在寮國萬象市被抓獲歸案。接近任江濤及其女友案的一名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兩人對此曾聲稱是公司安排其出境旅遊。 任江濤還在證言中提到,「花花」約定其做法定代表人時還表示,如果公司出了事需要他來扛,「花花」會想辦法「撈」他。 2016年,錢志敏被指曾「撈」過藍天格銳時任總經理吳小龍。相關的司法文書顯示,2016年8月,時任藍天格銳總經理吳小龍等人宣傳吸儲時,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遼寧省凌海市有關部門帶走調查。藍天格銳公司的范某找到時任凌海市自來水公司副書記、副經理的霍健幫忙,並承諾給予巨額好處費。霍健隨即多次請託時任凌海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張烈。隨後,吳小龍被辦理取保候審。此次事件,霍建收受好處費669萬餘元,張烈收受好處費830萬元。2023年4月,霍建和張烈分別獲刑。2017年藍天格銳案發後,吳小龍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再次被抓獲,2022年11月獲刑。 在藍天格銳,「花花」打造低調、神秘的形象。藍天格銳的不少管理人員表示,不知道「花花」的真實身份,還有人提到「公司董事長的上級是一個叫花花的女人」。 多名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花花」出逃后,眾多投資人逐漸獲知花花的真實身份,「花花」真名錢志敏,46歲,江蘇人,出身普通。此前,在「花花」出場的推介會上,「花花」戴口罩、面罩,投資者不允許攜帶手機入場,須經安檢進入。「花花」聲稱自己名校畢業,雙博士,懂金融風控。還有人表示,「花花」講投資理財課時,口若懸河,讓聽者「熱血沸騰」。藍天格銳產品的合作商表示,「花花」很神秘,經常換微信,總是聯繫不上。 「花花」出逃,2017年9月16日入境英國,轉身成為出生於1990年的張亞迪。到英國后不到一周,與此前在中式外賣餐館工作的溫簡建立聯繫。 42歲的溫簡來自中國,隨英國丈夫去英,離異后的2011年至2017年8月,曾輾轉在英國第三大城市利茲多個地方租房。2017年5月,溫簡還在尋找利茲和南約克郡一個城鎮的工作機會。2017年夏,溫簡搬居倫敦,最初在餐館下面的地下室居住。很快,溫簡境遇改變的時刻到來。 溫簡與實為錢志敏的張亞迪,兩人如何建立聯繫或首次見面,無從追溯。《財經》記者從溫簡案的相關材料得知,2017年9月21日,溫簡即以「花花」私人助理的身份,發郵件尋找房屋租住,並稱租戶包括花花及其男友和她本人。溫簡介紹,「花花」是成功的珠寶商,從事鑽石、古董等貿易,業務遍及日本、泰國、中國等,此番希望在英國和瑞士拓展業務。花花的男友因其他商務安排,可能不會過來。 2017年10月,溫簡和「花花」一起搬入倫敦西北部富人區漢普斯特德,住進一棟價值近500萬英鎊(約4000餘萬元)的豪宅,房子帶有六間卧室,每月租金1.7萬餘英鎊。租賃協議顯示,溫簡和「花花」是共同租戶。 一年後的2018年10月31日,漢普斯特德溫簡和「花花」租住的這處豪宅,遭遇倫敦警方第一次搜查。因溫簡試圖用比特幣購買一處價值千萬英鎊的房產,且無法證明比特幣來源時,引起倫敦警方反洗錢調查。倫敦警方突襲搜查時,「花花」躺在樓上的一間卧室。溫簡向警員解釋,「花花」在一次事故中腿部受傷,不能下樓,她是「花花」的照料者和翻譯。 2020年8月,英國警方再次搜查漢普斯特德這處豪宅。這次,錢志敏不在場,且不知所蹤。 比特幣洗錢案 與「花花」結識后,溫簡的生活得以改變,也伴隨相應風險。 自2016年至2020年,溫簡向英國稅務部門申報的收入顯示,2016年度,溫簡收入不超過6000英鎊,2017年零收入,2018年沒有就業記錄。但溫簡和錢志敏共同租住后,生活發生諸多變化。 2017年9月24日,名為「YA Zhang」的女士在倫敦奢侈品百貨哈羅德(Harrods)開設會員賬號,次月賬號信息更換為溫簡。該會員賬戶開設約滿3個月時,購買的多件女性名牌服裝、鞋子等,花費已達9.2萬英鎊。2018年1月,溫簡以2.4萬餘英鎊購入一輛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隨後,溫簡單獨或與「花花」一起頻繁出國旅行。溫簡與「花花」一同出境英國時,會避開與中國簽訂引渡條約的國家。溫簡還曾在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兌換小額的比特幣,並與他人聯繫探索加密貨幣的交易方式。 嘗試使用比特幣在倫敦購買高價值房產,是溫簡和「花花」試圖處理比特幣的一個途徑。2017年11月,溫簡找到倫敦的房產中介尋找可售房源。在英國買房,需要聘請律師協助完成交易過程。買主須將房款打入律所指定的賬戶,買家聘請的律師會按照反洗錢的相關規定,對買家進行身份驗證、反洗錢的資金來源調查等。 通過溫簡案的相關信息,《財經》記者了解到,2018年2月,「花花」心儀一處價值2350萬英鎊的豪宅,由溫簡出面與房產中介人員和律師溝通,並執行購房流程。溫簡經介紹,聯繫一家可用比特幣轉換法定貨幣的公司,並可得到作為資金來源的一份報告以提供給律師。隨後,一些比特幣作為「交易測試」,轉給那家公司,以換取英鎊,隨後資金被轉入律所指定賬戶。不久,又一些比特幣經此操作后,換成英鎊後轉入律所指定賬戶。這兩筆資金約85萬英鎊,是購買房產所需的保證金。在此過程中,律師多次詢問資金來源問題。不久,因賣家提出漲價,此次購房未再繼續。 買房決心並未因此受阻,溫簡和「花花」轉而嘗試購買倫敦另一處價值1250萬英鎊的房產,其間,如何將大量比特幣兌換成法定貨幣仍然是一大難題。2018年1月31日,一項嚴厲的新政《不可解釋財富令》(Unexplained Wealth Order)在英國生效實施,旨在使目標人物披露不明來源的財富,有力打擊經濟犯罪。律師將《不可解釋財富令》的相關內容發送給溫簡,並表示購買房產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提供資產來源信息。對此,溫簡解釋比特幣是「張女士開採的」,她不太可能提供證明,當時比特幣還並不值錢。律師尋求專家建議后,要求溫簡提供比特幣錢包地址,以便驗證那些比特幣是否是由「採礦」產生。隨後,溫簡又被要求提供「花花」的詳細信息。 因這些問題最終未解決,在英國的購房之路中止,溫簡隨後將購房視野轉向英國之外。在迪拜,溫簡代為購買了兩處公寓,不久后再次交易轉手。 2018年10月,倫敦警方通過電子郵件聯繫溫簡,告知她此前轉到律所指定賬戶的資金已被凍結,並表示這筆錢的來源可能與犯罪有關。溫簡從未回復這封郵件。2021 年 5 月,溫簡被逮捕,隨後被英國皇家檢察署起訴,英國皇家檢察署提供給法庭的材料提到該案洗錢資金涉及的中國投資欺詐案,所涉公司就是藍天格銳。 在溫簡案庭審期間,辯方認為,溫簡併不清楚涉案比特幣來自犯罪所得,溫簡非常後悔與張亞迪有牽扯,如果不是張亞迪,溫簡不會捲入其中。 英國當地時間5月24日,溫簡因參與洗錢犯罪,被判80個月監禁。根據《財經》記者獲得的溫簡案判決信息,雖然檢方此前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