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青眼的下個 L2 新秀:Morph 技術邏輯與生態定位探析

WEEX 唯客博客, 撰文:Terry,深潮TechFlow 什麼才是以太坊 L2 的主戰場? 以太坊生態一直處於加密敘事的中心,無論是 2017 年的 ICO 狂潮,抑或是 2020 年的 DeFi 盛夏,以及隨後的 NFT 熱浪,再到如今擁擠的 L2 戰局。 只是如今市面上的 L2 項目雖然多如過江之鯽,但以太坊生態卻日漸破碎割裂,因此以太坊 L2 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又成了很難分清的問題,也成為 L2 項目們下半場競爭的必答題。 日漸擁擠的 L2 戰局 作為洗牌最激烈的以太坊賽道,以太坊 L2 的競爭一直是烈火烹油。 數據維度看,過去一年的 L2 賽道,整體可將 2023 年 10 月中旬作為分界點,劃為兩個階段: L2BEAT 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 10 月份之前,L2 賽道整體 TVL 長期徘徊在 10 億美元附近的瓶頸期; 2023 年 10 月份之後,TVL 從 10 億美元開始快速上行,截至發文時,短短半年時間就飆漲至 40 億美元級別,增幅高達 300%; 即便從 ETH 本位計算,從 2023 年 10 月至今,L2 賽道 TVL 的增長也明顯加速——突破了 7 萬枚 ETH 的瓶頸區間,觸及 1250 萬枚的歷史高位,近半年來的增幅高達 80%。 與此同時,從類型上看,L2 項目們主要以 Optimistic Rollup 和 ZK Rollup 兩大主流擴容方案為主,其中 OP 類項目穩佔大頭: TVL 在 5 億美元以上的 L2 項目共有 10 個,泛 OP 系佔據 7 席,市場份額佔比更是在 85% 以上,遠遠超過 ZK 系不到 15% 的市場份額。 而在其中,前 5 席更是被泛 OP 系包攬,且 OP 系扛把子項目 Arbitrum(近 170 億美元)和 ZK 系扛把子(約 10 億美元)的規模體量更是相差 17 倍,因此截至目前,L2 賽道的競爭本質上還是 OP 系穩坐釣魚台,ZK 仍處於追趕的態勢。 那我們再回顧一下,明面信息之下,過去一年新秀項目和老牌玩家此消彼長的態勢。 首先,2023 年 3 月 23 日 Arbitrum 正式發行代幣,直接助力 L2 賽道的 TVL 突破 100 億美元的整數級大關,也將整個 L2 賽道 TVL 的震蕩區間抬升到了 100 億美元附近,但隨後直到 2023 年底,都難以翻越這個體量瓶頸。 與此同時,Ordinals 浪潮和比特幣生態敘事的如火如荼,更是讓以太坊 L2 熱度漸小,且伴隨著 Solana 為代表的異構鏈的再度復興,L2 自身面臨的發展瓶頸使得行業再度對以太坊及 L2 產生了大討論。 尤其是基於擴容理念不斷推出的 L2 們之間,已然造成流動性割裂、彼此不兼容等新問題,一度導致以太坊敘事顯得萎靡不振。 直到最大的賽道攪局者 Blast 在 2023 年 11 月推出,憑藉質押利息、憑藉空投預期和邀請制三個王炸,Blast 5 天 TVL 突破 5 億美元,一舉超過 zkSync、Starknet 等老牌明星 L2 項目,增長速度堪稱瘋狂: 截至發文時,TVL 更是在不到半年時間達到 26 億美元,僅次於 Arbitrum(170 億美元)、Optimism(67 億美元)、Base(57.2 億美元),位列 L2 賽道第 4。 此外,Optimism 的 OP Stack 超級鏈敘事也在 2023 年孕育出了 Base 代表性項目,並助推「一鍵發鏈 + 模塊化」趨勢提速發展——來自 Coin98 Analytics 的不完全統計,僅截至去年底,OP Stack 生態就已經有高達 20 多個 L2 子項目(含測試網). 與此同時,各家 L2 項目也都加快了自己的超級鏈生態進程: Arbitrum 分別布局專為遊戲、社交應用程序和高吞吐量的 DApp 用例而設計的新網路 Arbitrum Nova,與用來構建 L3 網路的開源工具包 Arbitrum Orbit,支持開發者部署和創建自己的鏈; zkSync 推出用於構建定製 ZK Rollup 的模塊化開源框架 ZK Stack; 巴黎 EthCC 大會上 StarkWare 聯合創始人 Eli Ben-Sasson 也表示 Starknet 即將推出 Starknet 應用鏈(Appchains),可以由使用 Starknet 堆棧的應用啟動,具有可定製性、去中心化等特點; 且值得注意的是,3 月 15 日在以太坊主網激活的 Dencun 升級,使得這一個月來 L2 上交易、轉賬所需的 Gas 費用大幅降低,降本增效肉眼可見——OKLink 統計數據顯示,Dencun 升級后 L2 手續費普遍下降,幅度均在 80% 以上,實際費用基本也都降至 0.1 美元甚至 0.05 美元以下。 在此背景下,步入 2024 年後,疊加膨脹的模塊化敘事+DA 概念,越來越多、越來越破碎割裂的 L2 無疑更將成為新潮流,很多項目都開始考慮發行自己的 L2/L3,這也註定以太坊 L2 賽道會愈發擁擠,同質化問題日趨凸顯。 那如何找到差異化的競爭方向,就成了 L2 下半場能否突圍的關鍵點。 L2 賽道的發展路徑新解 從這個角度看,Dencun 升級遠非 L2 戰局的終點,市場在呼喚以太坊 L2 的新解。 在此背景下,關於 L2 的一些新變數,也開始顯現——包括 Morph 在內的以太坊 L2 新玩家們,從去年底開始就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不少敏銳的 Web3資本更是嗅到了其中所潛藏的巨大機遇: 2023 年 11 月,Blast 完成 2000 萬美元融資,Paradigm 和 Standard Crypto 參投; 2024 年 3 月 3 日,基於 zkRollup 的以太坊二層網路 Taiko 完成 1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Lightspeed Faction、Hashed、Generative Ventures、Token Bay Capital 領投,Wintermute、Amber Group、OKX Ventures、GSR 等參投; 2024 年 3 月 20 日,以太坊 L2 Morph 完成 2000 萬美元融資(包含 100 萬美元天使輪融資),Dragonfly Capital、Pantera Capital、Foresight Ventures、The Spartan Group、MEXC Ventures 等業內頂級 VC 玩家參投; 2024 年 3 月 26 日,模塊化 L2 Reya Network 完成 1000 萬美元融資,Coinbase Ventures、Wintermute、Fabric Ventures 等知名 VC 參投;4 月 9 日,HashKey Group 宣布將推出以太坊 L2 網路 HashKey Chain,採用 ZK Proof 零知識證明技術,為用戶提供低成本、高效和開發者友好的鏈上解決方案; 烈火烹油之下,市場進一步把目光投向以太坊 L2 賽道,以太坊技術層面的討論聲量開始重新加大,尤其是在當前 L2 上構建一個繁榮的鏈上應用層,更是主流的長線敘事。 其中本文就將以 Morph 為例,來簡單剖析一下這些新玩家們給 L2 賽道帶來的的全新發展路徑,以及究竟能給以太坊生態和 L2 賽道帶來怎樣的變數。 去中心化排序器背後的「賽馬機制」 眾所周知,排序器負責控制 L2 上向 L1 提交的交易打包順序,而目前一眾 L2 項目也都是以中心化形式運作排序器,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快的交易確認速度。 但這種方案也存在著巨大隱患——一旦少數幾個中心化節點掉線,將會造成 L2 網路長時間宕機,此外這些中心化排序器還可能基於個人利益,隨意對交易排序以最大化自己的套利機會,從而攫取 MEV 價值,延遲用戶交易甚至審查拒絕用戶的交易。 因此去中心化排序器的優點無需贅言——不僅能夠消除單點故障影響,還可確保網路的去中心化特性,維護網路安全和穩定;同時還能將排序器這個 L2 網路的大頭收益與整個網路的 Builders 共享。 而 Morph 作為以太坊上第一個從底層邏輯上實現去中心化排序器設計的 L2 網路,從一開始就強調建立去中心化排序器的重要性,並遵循高效率、低成本、可拓展、易維護等原則設計了可行解決方案: 在 Morph 運行機制中,去中心化的序列器網路允許多個節點(排序器)參與交易的打包和排序,而不是單個節點控制。 除此之外,Morph 的去中心化排序器機制設計還催生出了另一個堪稱宏大的潛在願景:將排序器利潤重新分配給鏈上的項目方/DApp 開發人員,提供更多樣化、更具主觀能動性的鏈上產品與用戶體驗。 也就是說,未來 Morph 的排序器在向用戶收取 Gas 費用后,完全可以將利潤按照既定的分配機制重新獎勵給鏈上的項目方/ DApp,這就能衍生出了全新的激勵機制。譬如讓項目方根據各自貢獻,公平透明地獲得獎勵,從而實現類似「社區賽馬」的競爭機制——藉助去中心化排序器機制,Morph 完全將整個網路的排序器費用利潤處置權作為指揮棒,以獎勵激發一個個 DApp 形成為 Morph 做貢獻的自發生態。 這樣就充分發揮不同項目方的優勢,等於在 Morph 的市場推廣、創新服務方面實現了各 DApp 之間的高度市場化競爭,激勵這些貢獻者共同實現 Morph 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Morph 如果選擇將激勵措施與 DApp 智能合約花費的 Gas 量與活躍用戶數掛鉤時,那開發人員無疑就會間接受到激勵,讓他們的合約花費儘可能多的 Gas 費並儘可能提升自身項目的活躍用戶數,從而實現「從 0 到 1」與大規模採用的破局。 理論上,這種設計理念可以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低成本幫助 Morph「從 0 到 1」迅速打開推廣、落地的局面,同時也能差異化地為用戶提供高效可選的多樣化鏈上場景服務。 最後,獲得排序器費用收入的項目方/DApp,也完全可以將這份額外利潤以激勵形式分發給不同類型的個人用戶,以滿足各自的運營需求,這樣各 DApp 多了一條激勵用戶的運營手段,Morph 也實現自身推廣、大規模採用的目的,實現「多贏」。 根據官方披露,Morph 計劃在今年年中上線主網並開放去中心化排序器功能,按目前的 L2 戰局進度來看,這可能也是開發者/用戶能體驗到的實際採用首個去中心化排序器的 L2 網路。 融合 OP 與 ZK 的長線發展框架 上文也提到,目前幾乎所有主流 L2 解決方案都是 OP Rollup 或 ZK Rollup 的衍生,而 DApp/項目方具體在決定選擇採用 OP 還是 ZK 時,核心考慮的其實還是低成本和安全性之間的權衡。 最直接地,Optimistic Rollup 雖然缺乏安全性,但更易做到以太坊兼容性,且由於其樂觀挑戰的特性,絕大多數時間下無需承擔 L2 狀態校驗的成本,因此成本相對較低。 而 ZK Rollups 雖然安全性極高但卻缺乏效率——它完全依賴於數學在客觀上帶來了更高的安全性,且不需要爭議期來保證網路安全,但短期內實現 ZK Rollups 更具挑戰性,證明生成慢且很難使其與 EVM 兼容。 因此雖然 OP 系種絕大多數的 OPR 都沒有實現互動式欺詐證明系統,使得用戶在發現 OPR 提交了錯誤的 L2 狀態時沒有辦法做出回應,無法監管 OPR 運營方的惡意行為,但至少在目前甚至接下來的幾年裡,對於高交易量的 DApp 來說,ZK Rollup 在經濟性上仍然不佔優勢。 面對這種情況,許多 DApp 可能會優先考慮成本優勢而不是增強安全性,這也是 OP 系如今一家獨大的現實因素。所以 L2 世界也有句類似於讖語的公認判斷,即 OP 系是 L2 的當下,但 ZK 才是 Rollup 和以太坊 L2 的終局。 那問題的關鍵在於,伴隨著 ZK Rollup 的發展,一旦 ZK 經濟性和安全性在未來達到了很好的均衡,原先選擇 OP 系進行部署的 DApp 怎麼辦?再度遷移的話,技術和時間成本怎麼解決? 正因如此,Optimistic Rollup 和 ZK Rollup 融合也被視為以太坊擴容的未來,而 Morph 就創新性提出了融合兩者優勢的響應式有效性證明(RVP): 作為一種狀態驗證方法,RVP 將 Optimistic Rollup 與 Validity Proof 結合起來,並利用 ZK-Proof 來驗證狀態的正確性。在 L2 接受狀態更改后,如果有挑戰發起,排序器必須在挑戰期內生成並提交 ZK-proof 到 L1 進行驗證,這種設計降低了驗證的複雜性,理論上實現了將挑戰期從 7 天縮短至 1-2 天,以實現既快速、安全、低成本的交易處理: 在傳統 Optimistic Rollup 中,作惡的排序器有 dos 攻擊 L1 來拒絕挑戰過程的動機,而由於 RVP 由排序器生成,故在 RVP 中則不存在該動機,也就徹底杜絕了這個問題,可以大幅縮短挑戰期。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為提供了一個融合的方案——使 DApp 可以從更經濟的配置開始(OP),同時保持逐步增強安全措施的靈活性(ZK Proof),無需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重大更改。 這也凸顯了 Morph 架構的靈活性,比較反直覺的是,正如合金往往具有比純金屬更優異的性能,目前 Morph 的混合方案也在可擴展性、低成本和高性能之間達到了最佳平衡——成本上比 ZKR 低,同時安全性又比大多數沒有無許可欺詐證明的 OPR 安全性更高。 模塊化設計的低成本 & 運維門檻 此外,從如何吸引項目方/DApp 的角度來看,遷移門檻和使用成本,正是不同 L2 之間互相競爭的核心考慮要素。 而模塊化程度無疑是其中的關鍵,Morph 就分為三個重要模塊:負責共識與執行的 Sequencer Network;負責結算的 Optimistic zkEVM;負責數據可用性的 Rollup。 其中 Morph 採用了類似以太坊 2.0 的共識客戶端和執行客戶端分離的設計機制,以杜絕無效的交易被打入區塊,避免造成用戶手續費的損失。 Rollup 策略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效率,使得一個交易包含多個批次,一個批次包含多個區塊,此外利用 ZK Proof 功能,區塊的內容被壓縮,以有效管理 L1 數據可用性的成本。 同時 Multiple batch submitters 的設計也允許每個排序器輪流提交 batch 到以太坊,從而解決了單個提交者存在的單點故障問題,確保了 batch 提交的活性,並結合激勵機制來確保不會有交易衝突。 這種模塊化協作架構既為開發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部署選擇,同時也使其能夠快速適應新標準,降低試錯成本,儘可能地保持跟以太坊的一致性。 譬如進行 Dencun 這樣的以太坊重大升級時,Morph 就能夠高效地集成 EIP-4844,第一時間加入新功能,實現與以太坊發展路徑的同步兼容性;相比之下,普通的 Rollup 需要進行主網硬分叉或合約代理升級,並進行廣泛的測試階段才能實現與現有系統的無縫交互。 綜合來看的話,如果說 Arbitrum 和 Optimism 是 L2 賽道的當家花旦,Base、Blast 是勢頭兇猛的新晉小生,那 Morph 則更像是將出茅廬、未來可期的潛力股。 Morph 等能否帶來 L2 的下半場轉折? 目前像 Morph 這樣的新玩家暫時都還只是測試網上線,且暫未發行代幣,因此還是可以較為客觀地展望一下相對於其它 L2 的競爭優勢與潛在增長空間。 正如上文提到的,在當下的以太坊 L2 生態,底層性能的競爭可能不是大眾所關注的主流敘事點:相比可擴展性和性能上的改進,如何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項目方、社區和市場,在 AI、DeFi 應用、NFT、GameFi 等上走出一條各種用例大爆發的繁榮生態,才是避免「高估值」但鏈上建設死氣沉沉的尷尬局面的突圍點。 畢竟時間彷彿是一個輪迴,2021 年的我們感慨 Axie Infinity 橫掃東南亞,為 Web3 帶來了一波全新的增量用戶,而如今 2024 年卻又回到了彼時的開端,伴隨著不斷加速的野蠻擴張,Web3 世界越來越真實地面臨自己獨特的流量困境——Web3 存量用戶見頂,增量用戶的進場卻困難重重。 在此維度下,Morph 提出的「消費級 L2」獨特定位就頗為契合這個增量需求——一方面消費級涉及的場景足夠豐富,生態可發力的點足夠多,從滿足精神層面的文娛休閑到滿足物質層面的鏈上資產,Morph 都可以通過不斷深入的生態建設一一覆蓋。 另一方面,消費級面向的用戶市場也足夠廣泛,在區塊鏈尋求破圈發展的當下,通過提供低門檻且無縫的體驗,完全可以成為海量 Web2 用戶進入 Web3 世界的關口。 尤其是上文提到的融合 OP & ZK 的長線發展框架、去中心化排序器背後的「賽馬機制」、模塊化設計的低成本 & 運維門檻,本質上講,這套組合拳也是一種利用不同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實現由市場驅動的透明公平分配的 L2 內部發展解決方案。 首先融合 OP & ZK 的長線發展框架、模塊化設計的低成本 & 運維門檻,可以有效降低開發者和項目方/DApp 的遷移、開發門檻,為開發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部署選擇,同時也使其能夠快速適應新標準,降低試錯成本,儘可能地保持跟以太坊的一致性。 在此基礎上,開發者甚至可以基本上一行代碼都不用改,保持跟以太坊的運行執行端高度兼容,從而把開發者在 Morph 上的使用門檻降到最低,意味著不同鏈上項目尤其是頭部協議可以快速接入,走向正循環。 其次,去中心化排序器背後的「賽馬機制」又可充分發揮不同項目方的優勢,等於在 Morph 的 DApp 生態建設、市場推廣、使用服務方面實現了各項目方之間的高度市場化競爭,激勵這些社區 Builder 共同實現 Morph 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也正因為目前處於生態建設的早期,因此 Morph 近幾個月來連續推出了一系列生態活動和遠期規劃: 3 月 25 日,Morph 宣布推出 Sparkloom Builder Program,為期 4 個月,包含線上黑客松和孵化器計劃,其中黑客松獎池 2 萬美元,獲勝者將被邀請加入 Morph 孵化器計劃,最終孵化器的獲勝者有機會獲得最高 10 萬美元資助,並分享 Morph 空投總量的 30%; 4 月 9 日,Morph 與 BeraChain、Solana、The Graph 聯合組辦 Hack.Summit Hackathon 競賽,圍繞 Web3 技術的各種應用場景提供不同 WorkShop 和講座,並設置優勝獎勵,推動 Web3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落地; 4 月 13 日,Morph 與 OpenBuild、Chainlink、SNZ、EthPlanet、MaskSolidity 聯合舉辦線下 Meetup & Mini-HackerHouse 上海站活動,助力對區塊鏈感興趣的開發者進入以太坊生態 Build; 此外 Morph 還推出 Sparkloom 孵化器計劃,從 4 月 29 日持續至 6 月 30 日,主要面向 AI、DeFi、GameFi、Infrastructure、NFT、中間件/工具等類型項目,獲勝者將可…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