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 唯客博客, 作者:唐晗,TH列國遊記 圖片來源:Bitcoin Magazine 「以POW為時間,以UTXO/Cell為空間,以能源為驅動,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世界。」 比特幣文藝復興是大家都在談論的話題。不少項目方將自己放置在這個旗幟下,來對自己當下的行為作出解釋。目前,這股浪潮更多的是指在資金、共識和開發者更多地向比特幣生態聚集。但也許我們可以對這股浪潮做更深的思考:它究竟是什麼?它會留下什麼? 我認為比特幣文藝復興是兩種基本價值主張的復興,一個是POW,另一個是UTXO。前者和POS相對,後者和賬戶模型相對,而POS+Account模型的代表者正是以太坊。這場比特幣文藝復興將意味著,區塊鏈行業經過長達十五年的發展后,正在實現從以以太坊引領的POS+Account路線,向比特幣所引領的POW+UTXO路線回歸。 但為何如此?人們究竟對什麼感受到了厭倦?在人們像比特幣回歸的時候,一種可能被構想的世界究竟如何不同於以太坊?(除了中本聰消失讓比特幣成為無主之地這件事情外。) 1、擬物傾向與復古主義 如果你仔細翻閱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白皮書,將能夠感受到這兩個系統究竟如何不同。 圖片來源:Bitcoin Whitepaper 在比特幣的白皮書摘要中,中本聰將比特幣定義為「一種完全的點對點電子貨幣」。我們能夠找到比特幣在現實世界的參照物:現金。現金的特性是:允許在線支付從一方直接發送到另一方,而不需要通過一個金融機構。這就構成了一種擬物。而在以太坊的白皮書中,則不存在這種參照物。我們將在文章的稍後部分來談論這件事。 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在數字世界不存在,但又被需要。當時正是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時,不少銀行倒閉,人們存在銀行中的錢無法取出。因此,雖然銀行轉賬提供了數字支付的方式,但依賴於第三方這件事情讓大家意識到:實際上這並不是我的錢,我只是持有銀行賬本中的狀態餘額。真正的「電子現金」並不存在,就更不存在我持有「電子現金」這件事。 中本聰做了一件事情:他成功實現了對現實現金的數字擬物。這種擬物是如何實現的呢?他以POW,即工作量證明為基底,為電子現金提供安全性支撐(實際上POW起到的作用可能遠超於此)。POW將系統的安全性最後歸結於現實世界的算力和能源。他又以UTXO為載體,模擬出現金的軀體,將屬於用戶的錢存放在UTXO中。歸屬關係通過私鑰這把「鎖」解決了。 比特幣對電子現金的擬物是十分成功的。POW統一了數字世界的安全性和現實世界的安全性基礎,都將其構建在能源上;而UTXO則提供了獨立且互不干擾的數碼物軀體。兩者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種深深的在數字世界效仿現實的擬物傾向。如果稱以太坊為激進主義,則或許可以稱這種數字世界擬物為某種復古主義。 2、為什麼向現實復古? 這種復古主義暗含了這樣一種洞見:現實世界背後有某種更深的智慧值得數字世界借鑒。這種洞見時常被人遺忘,因為人們創造數字世界正是為了超越現實。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幾個例子,來理解這個觀點: · 你在某個遊戲中持有一個道具,例如一把黃金寶劍。然而,由於遊戲開發者資金短缺,一年後他們關閉了伺服器,這把黃金寶劍也因此消失了。試想在生活中,你持有的黃金寶劍可能突然間消失嗎? · Vitalik曾經鍾愛暴雪遊戲里的術士角色。有一天暴雪突然決定取消生命虹吸的技能,他因此痛哭,並且走向了反抗中心化互聯網平台的道路。試想在現實生活中,一群天賦異稟的人可能突然被另一個公司高管抽干技能嗎? · 你所鍾愛的某個博客網站,被勒令關閉。甚至整個網站都不再能找到關於他的痕迹,兩年後網路上甚至連這個人的痕迹也找不到了。試問在現實生活中,一本書是說消失就可以消失的嗎? 我們可以想象那種瘋狂地、遠離擬物傾向的數字世界:可以隨時404的新聞網站。無法被持有的水杯。可以隨時被取消能力的遊戲角色。你會覺得有些不對勁,但究竟是哪裡不對勁? 圖片來源:《論技術物的存在模式》 答案是: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脆弱的、諂媚(一種高級控制手段)的、與現實倫理高度不一致的控制系統中。這種系統里的數碼物有擬像卻沒有堅實的存在,或者說不能自在,必須依靠某個第三方平台才能存在。然而,我們卻向這些擬像投射了大量的情感、時間和信賴。我們所投射的情感,最終也變成了被平台控制的籌碼。 人出於本能去愛,包括愛和信賴甚至不能自在的、被人所設計的數碼物。當愛被批量、系統地利用和操縱時,我們就喪失了生命的實感。 現實暗含了某種堅實性,這種堅實性是倫理和道德(隱私、人權、自由、責任、崇高)誕生的基礎。這或許是數字世界向現實復古的原因。 3、比特幣擬物主義傾向的表徵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讓我們回到比特幣。在比特幣生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強烈的擬物傾向。比特幣在模擬電子現金,而比特幣的開發者們也在現實世界找到了不同帶來他們靈感的物品加以模擬。以下是一些供大家參考的案例: 比特幣:電子現金 Lock:鎖,後面在Peter Todd那裡延伸為一次性密封條 RGB協議:蘇格蘭地契(只在比特幣上存放Commitment) Ordinals協議:染色聰(序列號) Atomical協議:數字物質理論 Runes:將比特幣視為石板 KeyChat:郵票、信封 沿用了比特幣設計思路的CKB:細胞(數據在CKB存在的基本單位) Spore Dob協議:可以在細胞內內置DNA和解釋器 這裡面的每一個案例都可以拿出來講很久,因此我不打算在本文中一一擴展關於這些案例的細節。我想分享的是:雖然比特幣的構造十分簡單,但不同的開發者似乎能在這個簡單的構造里找到不同的視角,來構造他們的世界。就像一棵樹,有些人看中了樹的葉子,因為葉子有柔軟的特性,所以用它來編織花環;有些人看中樹的枝幹,用它來造房子;還有些人看中了樹皮,用它來燒火取暖。還有些人受樹的啟發,種下了一片樹林。 這是因為物一旦出現,理解就必然是多樣的。不同人以不同的視角來看比特幣,最終得到了不同的比特幣,而不同的比特幣又重合在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條名為比特幣的鏈上,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共識。 然而,我們似乎很難在以太坊上看到這件事。 4、以太坊並非是擬物的 如果你去翻閱以太坊的白皮書,就不會看到比特幣那樣的擬物傾向了。最開始,以太坊就是功能導向的,它沒有要在現實中模擬的物品,是為了便於開發者開發鏈上應用而出現的。以太坊自始至終都和智能合約四個字綁定在一起。 圖片來源:Ethereum Whitepaper 但我想說,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者從來就不可能是功能導向的。存在者必須先存在,然後再在實踐中被理解和挖掘出不同的功能。就像是一棵樹。樹從來不是為了給你當柴火燒而存在,它就是默默存在在那裡。只要能源不枯竭,它的生命沒有終結,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只是在你和它互動的過程中,才發現它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功能。 POS未能賦予以太坊上的資產和現實同構的能源基礎。儘管在POS和POW誰更安全的問題上,人們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爭論,並且兩方的支持者各自找到了自己能夠心安的角度,但在擬物這件事情上,POS和POW已經奔向了兩個世界。POS的世界,是一個更加人治的世界;而POW的世界,企圖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實現一個統一的成本結構,即:為了讓存在者存在,就必須付出能源成本。 在現實中,存在從來不是諂媚或輕鬆的,而是費力的。存在者無時無刻不在面對熵增。想想看,如果你一周不打掃你的家,它就可能落滿灰塵。也許你不想自己掃地,而是用一個掃地機器人來清理房間,那你得給掃地機器人充電。另一個例子:如果你不攝入能量,不吃飯,作為生命體的你就會死掉。這都是很基本的常識。 讓某物存在需要能源支撐,以對抗熵增。這一點,在POW所構建的世界里被繼承了下來。為了讓鏈上世界存在,POW鏈必須源源不斷地耗費能源。POS的支持者們認為這樣不環保且從安全性角度來說沒有必要。但是,能源消耗模擬了與現實類似的成本結構,這種成本結構構成了人們將倫理延伸到數字空間、確認數碼物實在的基礎。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論述這件事。 以太坊的賬戶模型固然也有利於更多開發者開發應用,然而,這種模型天然決定了以太坊不可能是擬物的。它更類似於一種關係性存在,即所有物的存在是狀態式的,需要在世界狀態樹里找到自己的狀態和位置。它做不到UTXO那種堅實和穩固性。我們很難想象現實世界中一個蘋果可能受千里之外杯子的影響,但在以太坊的世界里則是這樣的,因為那裡根本不存在獨立的蘋果和杯子,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狀態,只不過這種狀態並非只受控於某個第三方。合約被攻擊、資產被盜是以太坊上常有的事件。 或者說,以太坊里無物存在。 在某種程度上,無物存在讓以太坊生態的創新受限於領導層對敘事的更新。如果有物存在,人們就可以根據對物的觀察,從不同的視角挖掘它的功能,將其製造成不同的東西。例如,Peter Todd在比特幣身上找到了一次性密封條;Casey在比特幣身上找到了銘刻歷史的石板。雖然中本聰最開始真的只是想構建電子現金,但你看,一旦物存在,不同的視角就是可以將其創造成不同的東西。一棵樹就是可以被用來做房子、當柴火、做根雕…… 因為無物存在,所以以太坊的領導層就必須要給出以太坊是什麼的定義,尤其要不斷給出其功能上的指向。既然是功能性的,就需要不斷去優化這種功能,隨著而來的就是越來越激進的參數改進、功能集成……但這樣做容易失去方向。 5、回到NFT: 可以用數碼物取代你嗎? 讓我們回答文章最初的問題:當我們從以太坊回到比特幣后,會發生什麼變化?比特幣文藝復興會留下什麼? 一個很自然的趨勢是:基於POW和UTXO構建一個真正的全鏈數碼物的世界,或者說自主世界。 儘管以太坊社區也有人討論全鏈遊戲,但在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技術架構下,全鏈遊戲指向的世界是不同的。CKB的架構師Jan說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話是:「以POW為時間,以UTXO/Cell為空間,以能源為驅動,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世界。」POW+UTXO本身就構成了對現實世界的模擬,這個世界擁有自己的內在時間,並為世界內的數碼物製造了獨立的互不影響的軀體。人們可以通過「Ghost in the Shell「的模式,在已有的空間軀體內寫入內容,來構建數碼物。而POS的鏈則沒有自己的內在時間,鏈內也沒有像UTXO那樣獨立的物的概念,裡面的」物「更類似於一種關係性存在,本質上是記錄在全局賬本上的狀態。 在POW+UTXO鏈(不只是比特幣)上,我們可以去構想這樣一種數碼物:這種物為了維持自己的存在,和現實中的物一樣需要能源,且耗費的是一樣的能源。也可以去構想這樣一種世界與物的關係:構造一種數碼物,當該世界(也就是區塊鏈)存在時,數碼物從物質結構上存在。其存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任何人不能破壞,或者更改它。從這個意義上講,數碼物的存在與該區塊鏈的存在在安全及效力上是等同的。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在以太坊上的NFT存在的堅實性和以太坊本身是等效的。在通常情況下,NFT圖片存在於鏈外,在以太坊上僅僅只有一個合約狀態,且允許編程,並不是物本身。允許開發者儘可能靈活地編程,曾經是以太坊非常驕傲的一個feature。但在構造自主世界的時候,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傾向,反而令世界里的關係性存在變得脆弱而不堅實。 NFT是上一輪牛市元宇宙概念爆發的核心,也是以太坊生態大爆發的關鍵因素,它貫穿了整個牛市。無論是加密藝術、PFP小圖片,還是元宇宙、GameFi,包括後面的DAO和SBT,其實都離不開NFT。可惜的是,以太坊上的開發者們試圖圍繞著NFT來構建鏈游,最後卻只能收斂於GameFi;具有理想的開發者們試圖開發全鏈遊戲,最後演變為一套被稱為AW的設計理念,但卻難以落地。 我相信這一切都將在比特幣生態重頭來過,但實現的路徑、人們的理解以及最終呈現的氣質會非常不同。比特幣的擬物傾向與復古主義將伴隨開發者。好的開發者不應該思考如何快速地將以太坊上已有的世界搬運過來,而應該思考如何在這篇堅實的土地上構建新的規則和新的世界。這也許將是本輪牛市的最大創新所在。 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更加詳細來闡述對這部分的構想。 WEEX唯客交易所官網:weex.com
比特幣文藝復興:數字世界的擬物傾向與復古主義
Previous: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司司長、信息中心主任姚前被查